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3月19日訊(記者邵千)3月18日,市委常委、秦州區委書記王東紅在部分鎮調研指導農業農村工作。他強調,要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不誤農時抓好春耕生產,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動力活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秦州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張強參加調研。
3月的秦州大地,機械的轟鳴聲在各鎮田間地頭回響,處處是忙碌爭春、生機勃勃的景象。王東紅來到汪川鎮劉斜村萬畝高標準農田糧食種植示范點,與鎮村干部、種糧大戶深入交流,詳細了解土地流轉、春耕生產等情況。王東紅指出,當前正值春耕春種關鍵時期,要充分調動農民積極性,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強技術指導服務,確保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要持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和管護力度,穩妥有序開展耕地恢復,加強耕地種植用途管控,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撂荒地治理,采取措施引導復耕,落實有關獎補機制,堅決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確保耕地數量有保障、質量有提升。

近年來,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大門鎮王溝村、汪川鎮柏母村、娘娘壩鎮小南峪村的設施大棚內,羊肚菌、蔬果、淫羊藿等各類作物長勢喜人。“去年村集體收入有多少?”“帶動多少村民就業?”王東紅與各村黨支部書記、種植大戶詳細交流,了解相關情況并要求,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合作社的集約發展優勢、種植大戶的帶動示范效應,把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有效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要充分發揮帶頭人作用,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動產業全鏈條開發,加快走出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新路徑。要加強隊伍建設,把支部書記培養成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農人、“領頭雁”,為合作社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要堅持“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做精做深聯農帶農文章,多途徑促進群眾持續增收。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王東紅來到大門鎮田于村玫瑰產業園、汪川鎮汪川村矮化密植蘋果種植示范園、娘娘壩鎮秦州區炬晟蟹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齊壽鎮古豐艾草產業基地,詳細了解特色產業培育發展情況。王東紅強調,要緊盯提升產業總產值、村集體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的目標,加快推動主導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鄉村振興打牢堅實基礎。要推動人才振興,全力支持外出務工村民返鄉創業,依托本地龍頭企業廣泛引入農業技術和管理人才,讓更多優秀人才扎根農村、服務農村。要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短板,深入挖掘鄉村特色資源、特色產品,推動農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健康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五個一”行動總攬農村黨建工作,夯實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不斷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編輯:陳每陽 責編:康 睿 審核:莫曉燕)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