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3月21日訊(記者 崔磊 楊文慧)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耕時節催農人。連日來,秦州區汪川鎮搶抓農時,穩步推進春耕生產、大棚田間管理、老舊果園改造提升工作,打好農業生產“第一仗”,為全年農業生產開好局、起好步。

走進秦州區汪川鎮萬畝高標準農田糧食種植示范點,春耕“大軍”穿梭在整齊的梯田上。伴著轟鳴的機械聲,一臺臺旋耕機、鋪膜機正在田間來回穿梭,將一行行地膜整齊劃一地鋪在土地上。
“去年流轉了汪川鎮一萬畝的高標準農田,用于種植玉米,已經完成了前期的整地工作,現在調配14臺拖拉機,還有30名工人進行覆膜,后續將增加到30臺拖拉機,60名工人,爭取在清明節前一周完成覆膜工作,后面進行點籽。”甘肅鑫瑞盛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樊登科說。

和傳統勞作相比,這里采用機械化、智能化完成耕地、鋪膜、播種作業,后續還將使用植保無人機進行噴藥作業,進而提升田間作業效率,實現科學化、標準化田間管理,按下了春播春種“快進鍵”,為糧食增產增收保駕護航。
“這個片區種植玉米的品牌是龍生1號,共準備了5000斤的種子,還有地膜5000卷,化肥30噸,力爭今年的產值能達到1000萬斤。”甘肅鑫瑞盛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樊登科說。

在秦州區汪川鎮柏母村的蔬菜大棚里,蒜苗長勢良好,工人們正在忙著除草,預計15天后這些蒜苗將上市交易,隨后便全部種植網紋瓜。據了解,去年,這里種植的網紋瓜喜獲豐收,頗受市場青睞,今年還將新建連棟溫室大棚,與現有的日光溫室大棚結合,填補冬季網紋瓜種植空白。
“去年,從山東引進了農業網紋瓜的訂單,我們種了53棚,深受老百姓的認可。今年把規模擴大,102個大棚里面全部種網紋瓜,102個棚的隔壁補充了一個35畝的連棟溫室大棚,馬上也動工了,連棟溫室里邊填補了冬天網紋瓜的空白,兩個棚相結合,預計產值能達到150萬元左右。”秦州區森啟佳果樹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愛國說。

走進汪川鎮矮化密植蘋果種植示范園,果園改造前的100畝土地平整和1700根立柱栽植工作已經完成,即將開挖豐產溝,進行樹苗栽植和滴灌系統安裝工作。通過推廣種植新模式、優化品種結構,汪川鎮矮化密植蘋果種植示范園步入集約化、機械化、標準化的果品生產之路。
“我們現在以栽植瑪斯特紅蛇為主,和維納斯黃金,預產畝產值5000斤,按照這兩年的行情價格,每畝1萬7千元到2萬塊錢左右。我們種植瑪斯特紅蛇的苗子是3年生的苗子,預計明年有初果,后年進入初果期,3年以后就盛果期了,品種目前來說是比較理想的。”秦州區菊愛農場負責人楊文舉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