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4月15日訊(記者 李欣 實習記者 丁美怡)華岐鎮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因地制宜發展特色中藥材產業,通過合作社牽頭、基地建設、農戶參與的總體思路,將撂荒地變成“豐收田”,打開了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致富門”。
當前正值冬花種植的最佳時節,在華岐鎮草灘村甘肅鑫盛豐農業有限公司中藥材種植基地,村民們正手法熟練地進行冬花的分揀和種植工作,他們穿梭在一望無垠的田地間,打窩、栽種、回土,各項工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現在一天就是30畝左右的種植工作。先旋地、覆膜、撒化肥,然后找工人。工人就是本地的,一天三四十個人,工資一天80元。”甘肅鑫盛豐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武海鵬說。
冬花種植不僅為甘肅鑫盛豐農業有限公司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就業機會。在春播、夏管、秋收等關鍵時節,都要吸納當地的村民參與勞作,既解決了村民的就業問題,也增加了他們的收入。村民羅仁堂每天和其他村民一大早就來到中藥材基地干活。
“現在家里的農活干完了,我們就來打工,在合作社打工掙點錢,補貼家里零用。我們5個人一天要種七八畝,冬花關鍵是把地要旋好,我們種起來也輕松,產量也高。”華岐鎮羅臺村村民羅仁堂說。
“早上過來,晚上回去,中午我們管吃的。這個地方的氣候適應種植這款冬花。”甘肅鑫盛豐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武海鵬說。

冬花以其潤肺下氣、止咳化痰的功效深受市場歡迎。草灘村地處山區,氣候適宜、土壤肥沃,非常適合冬花生長。華岐鎮抓住這一機遇,積極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冬花種植產業,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海拔有1900多米,對于中藥材來說耐旱性各方面都比較好,因為這個地方水比較少,對于不喜水的中藥材是比較好的。”華岐鎮草灘村黨支部書記陳瑞東說。

近年來,華岐鎮充分依托自身資源稟賦,全面加強撂荒地整治工作,在牢牢守住糧食安全紅線的基礎上,積極利用惠農政策,引導鼓勵合作社和種植大戶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進一步優化和延伸產業鏈,調整產業結構,形成多元化、規模化的中藥材種植格局,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村內閑置的1700多畝土地,流轉給這個農業公司,進行中藥材種植和單種玉米種植。”華岐鎮草灘村黨支部書記陳瑞東說。
“進一步豐富中藥材種植種類、擴大種植面積,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做優產業,帶動更多的群眾種植中藥材,使中藥材種植真正成為促進群眾增收的新‘良方’,為促進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產業基礎。”華岐鎮副鎮長王鋒說。 (編輯:陳每陽 責編:黃 璐 審核:莫曉燕)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