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6月11日訊(記者 劉武鋒 羅祺揚) “畜禽是家中寶,糞污是地里金”。近年來,秦州區把發展畜牧業作為拉動農業經濟增長的突破口,轉變農業生產方式,通過資源化示范項目實施,因地制宜推進畜禽糞污肥料化、能源化等多元化利用,打通種養循環堵點,促進糞污還田,推動了農牧業走好綠色循環發展之路。
夏日的皂郊鎮西坡梁,空氣清新,滿目皆綠。走進天水潤聯牧業有限公司現代化規模養殖場,工人們正在忙著給可養殖5000多頭生豬的圈舍升級改造。實現生態養殖集約化、全封閉式、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可存欄1千頭母豬,年出欄2萬多頭的自繁自育全智能的母豬場主體建設已經完工。
“總面積3000多平方米,分了10個欄位,36天為一批次,36天就可以產2200頭左右,年產量2萬多頭。我們采用了虹吸原理,目前裝的空氣能,既有風盤,現在又在鋪地暖,這是全智能的一種養殖場。”天水潤聯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光明說。

隨著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糞污處理難度加大,為了破解這一難題,2023年,天水潤聯牧業有限公司利用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扶持資金910萬元建設的厭氧發酵設備已經投入使用,該設備對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污集中收集、集中處理,經過發酵處理還田利用。
“發酵熟了以后,我們就回填到果園里面,這個有機肥最大的好處就是能改良土壤,對果子的口感、果子的光澤度,各個方面都有提升。”天水潤聯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光明說。
沼氣回收發電,沼渣成為了有機肥料,沼液通過水肥一體化管網輸送到2000余畝的花牛蘋果、大櫻桃果園里,為天水潤聯牧業有限公司節約成本接近150萬元。
“我們這個發電機是200千瓦,給我們園區能節約40%的電。”天水潤聯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唐光明說。

天水金發家禽有限公司位于皂郊鎮,是一家集蛋雞飼養、飼料加工、蛋品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經營聯合體,為了更好地將雞糞轉化為有機肥料,秦州區將該企業列為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示范點項目建設,扶持建設地上式發酵罐成套設備,并配套建設相關附屬設施。
“給我們引進一套設備,就是用發酵模式把雞糞轉換,2023年安裝的,現在已經開始運行,每天的雞糞通過輸送帶進入罐體,然后封閉式發酵,經過除臭一系列措施,發酵以后出來變成有機肥料。”天水金發家禽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金安國說。

如今的天水金發家禽養殖場周邊果園更綠,生態更好,他們養殖的6萬只蛋雞一天可產鮮蛋3噸。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解決畜禽養殖污染的根本性問題,讓公司在效益和生態環境上取得了“雙贏”。
“一天出糞量就是十噸,經過發酵變成有機肥料,三噸多到四噸。我們賣給菜農果農。發酵以后,它就無臭味了,西安的一個第三方檢測后說有機成分特別好,無蟲卵。”天水金發家禽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金安國說。

近年來,秦州區以養殖業牽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提升行動,解決了全區145家規模養殖戶的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問題,構建起了農牧循環、能源高效利用的綠色發展新格局,為全區建設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奠定了堅實基礎。(編輯:陳每陽 責編:黃 璐 審核:莫曉燕)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