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9月25日訊(記者 劉武鋒 李妍)秋播一粒“籽”,夏收萬斤“油”。金秋時節,秦州區18.4萬畝冬油菜長勢旺盛、出苗率高,為來年糧油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記者在秦嶺鎮梨樹千畝糧油示范點、楊家寺鎮東山梁萬畝糧油示范片看到,大片大片的油菜已冒出了新葉。
“9月初種菜籽,今年的菜籽比往年的好。今年的雨水多,菜籽出苗率高,長得也快。我們種植菜籽的肥料是農業局給我們指導的,提供了有機無機肥,種子品種‘天油15號’,適合于我們這邊。”秦州區梨樹種養殖家庭農場負責人郭海軍說。

近年來,我區始終把糧油生產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頭等大事來抓,搶農時、抓進度、保質量,在秋播前為油菜種植大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油菜種子34噸、發放到位肥料750噸、補貼良種覆蓋8萬余畝。同時,還積極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培訓,指導推廣冬油菜精量播種、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等技術,解決了生產環節的技術難題,確保油菜單產提升。
“菜籽今年種了350畝到360畝,播種了半個月左右,現在苗都出來了。今年機播,出苗比較好,菜籽是‘天油15號’,種子是農業局提供的,還給的有機肥,今年有機肥給得多,給了35噸有機肥。”秦州區秦遠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吳繼春說。

據了解,我區通過優化冬油菜品種,篩選出了天油15號、天油14號、隴油88等抗寒、抗旱、高產、優質適宜性強的冬油菜新品種,確保全區油菜產量和品質雙提升。同時,在農機裝備補短板行動中,我區開展以農機為載體的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全區農業機械化率高達80%,極大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近兩年,我區累計投入獎補資金1947萬元,持續激發種糧油農戶的積極性,為油料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菜籽是機播,去年政府補貼了一臺壟式的,比如說下雨,壟式的水能聚下,能保墑,播種機播菜籽相當好,菜籽一畝能提升到80斤,已經是高產了。”秦州區澤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小斌說。

今年,秦州區在楊家寺、秦嶺等鎮打造冬油菜萬畝示范片2個,千畝示范點16個,500畝以上示范點38個。我區通過糧油基地建設、機械裝備提升等一系列創新舉措,不斷提高油料產能,促進油料作物提質增效、農民增產增收。全區油菜種植面積由2018年的13.8萬畝,逐年增加到現在的18.4萬畝;單產由每畝142.6公斤增加到164.2公斤,年平均增幅3.03%,糧油生產實現穩產高產。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