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0月17日訊(記者 王歧 實習記者 董詩雨)眼下,正值秋收時節,秦州區22.4萬畝玉米迎來豐收。今年以來,秦州區全面落實各項種糧惠農補貼政策,圍繞“穩面積、增產量、提質量”目標,推廣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積極開展田間技術指導服務,多措并舉筑牢糧食安全根基。
在秦嶺鎮千畝玉米種植示范點,收割機來回穿梭,正在搶收玉米。裝滿玉米的運輸車,載著豐收的喜悅,一路下山。
“再有十一二天就收完了,一天能收二十畝左右。”秦州區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務工人員杜銳旭說。
“今年我們合作社種植的玉米面積是550畝,玉米產量今天我們測量每畝達到1700斤至1800斤,估計全部收完產量達到70萬斤至80萬斤。按目前的市場價格,能賣80萬元左右。”秦州區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鑫說。

在秦嶺鎮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玉米倉儲中心,工人們忙著把一車車運回的玉米進行剝皮、分揀,玉米棒子壘成金燦燦的小山。
“前段時間收了大約有50噸,進行剝揀、上架準備風干,等到來年玉米干了再進入市場出售。”秦州區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鑫說。

玉米種植不僅增加了村集體收入,而且帶動了當地村民就業。在玉米采收期,到合作社務工的村民就有數十人。
“現在到收玉米的時間,在這剝玉米,今天這是第八天,一天的收入是80元。”秦嶺鎮竹林村村民左瑞芳說。
“每年可以掙三萬多元,不僅在這可以上班,照顧家里,還能學到技術,慢慢學習到了種植玉米、小麥等各方面的種植技術。”秦州區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技術員左輝說。
“準備把村上的閑置土地利用,擴大面積,解決周邊村民的就業問題,來年再招收幾名常年務工人員。”秦州區竹韻醇昶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杜鑫說。

同樣,記者在楊家寺鎮士子村豐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看到,連片的玉米已經成熟,渾圓金黃、顆粒飽滿的玉米正待采收。合作社負責人馬躍峰告訴記者,今年種植了200畝大豆玉米,畝產量預計比去年多產300斤左右,獲得大豐收,這讓合作社種植糧食作物的信心越來越足。
“去年每畝產900斤至1000斤,今年每畝產量達到1200斤至1300斤,總產量在25萬斤至26萬斤,比去年多收了5萬斤至6萬斤玉米。”秦州區豐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躍峰說。
“玉米相比于前幾年產量上還是要增產5%至10%,畝產700公斤至800公斤左右,主要是我們在技術指導方面,指導非常到位。”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楊建太說。

在大豆玉米復合種植期,秦州區農業農村局組織農技人員經常深入田間地頭,對全區玉米大豆生長情況進行調研,開展技術指導和田間管理服務工作,確保全區秋糧穩產增收。
“大豆、玉米復合種植三年了,由于今年天氣雨水較多,加上區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在田間地頭精心為我們指導,保證了今年玉米的增產,取得了大豐收。”秦州區豐匯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躍峰說。
據了解,今年全區玉米種植面積達22.4萬畝,由于雨水廣、墑情好,加之精細化的田間管理和技術指導服務,全區玉米產量再創新高。
“在種植、地膜、化肥方面進行補貼,而且在一些示范點上通過獎補形式給他們發放到手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在技術指導上實行科學施肥配方施肥等這些綜合措施的運用。”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農業技術推廣研究員楊建太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