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1月2日訊(記者 李欣 楊文慧)2024年,秦州區大力實施“強科技”行動,通過科技賦能和人才培養,進一步提升龍頭企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特色產業成果轉化,促進農產品提質增效,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
多年來,蘋果霉心病是影響蘋果儲存、銷售的瓶頸問題。如何不切開蘋果又能準確檢測到病果?在易天果業的自動分揀車間,靠一套7.0的數字化智能設備便解決了這一問題,360度全方位無死角成像分析蘋果的內在品質,就像給蘋果拍了一個“CT”片。
“比如這個蘋果,它從外觀上去看沒有任何瑕疵,但是切開以后你看。這是我們肉眼無法分辨出來的,但是這套設備它可以百分之百地完全把它分辨出來,這樣的蘋果不會流通到消費者跟前。”易天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理王代生說。
蘋果有了質量保證,市場競爭力才能增強。據了解,該分選線包括果梗分離機、光學檢測系統、冷水交換系統等多個功能,它的投運使車間分選產能達每小時4至5噸,單個蘋果從上線到下線僅需30秒,對果實大小、色度、瑕疵、含糖量等外觀和內在指標進行精準分選,可根據客戶和市場需求對蘋果品質及重量進行精準分級,提升了蘋果進入市場的可控性及穩定性。
“一天選了十幾噸,現在從機器上選好,一下子就包好了,以前一個人、兩個人最快十幾筐,現在一早上選二十幾筐。”易天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務工人員呂菊紅說。
“保證每一筐蘋果的顏色、規格、大小更加統一,每一個包裝臺代表一個出口,根據設定的需求,每個出口出來的蘋果就是一個規格。這一套設備一共20個出口,它的好處是讓我們對蘋果的分選更精細化。”易天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理王代生說。
近年來,易天果業對物聯網果園、標準化果園和蘋果園區進行了數字化改造,建設智慧果園,實現精準感知、自動決策、智能控制與實施,推動蘋果產業精細化、高效化和綠色化發展。
“包裝出來的產品質量、顏色、大小都更加統一了,這樣客戶的滿意度也更高,產品到市場上的這個競爭力也更強。”易天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經理王代生說。
2024年,按照“科技人員到鄉、工作措施到點、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的工作思路,秦州區科技局組織157名科技特派員和相關領域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農業生產一線,解決農業產業發展方面存在的技術問題,不斷提高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應用和種植戶田間管理水平,為農業產業提質增效發揮了科技支撐作用。
張瑞云在皂郊鎮楊灣村流轉四畝多地,種植四個大棚的平菇,每棚收入兩萬兩千元左右。為幫助張瑞云進一步提高種植管理技術,幾年間,科技特派員王俊羿為他指導原料配制、發酵機理、技術工藝、規范制包、養菌管理、出菇調控等關鍵技術,取得明顯成效。如今,他的大棚每天平均出菇500斤。
“從品種引進、培育配方這方面給他進行指導,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環節、生產的時候隨時下來指導,像天氣冷了之后,這一種棚就要注意保溫,如果說是中午太陽好還是要通風。”秦州區科學技術局正高級工程師王俊羿說。
“用越來越科技的配方,對我來說,收益也比較大一些,更好地適應高品質的需求。”平菇種植戶張瑞云說。
近年來,秦州區堅持“實際、實用、實效”原則,大力推進“科技+人才”發展模式,加大農業產業技術創新與推廣應用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培訓更多科技實用型人才,為全區農業豐產農民增收“加油助力”。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