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區融媒體中心3月17日訊(記者 李欣 劉武峰 邵千 崔磊)春風送暖,萬物復蘇。3月17日,秦州區在玉泉鎮李官灣村馬脊梁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在此次植樹活動中,我區以科技賦能生態建設,大規模采用無人機運送樹苗,成功破解復雜地形苗木運輸難題,助力綠化造林提速增效。

植樹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勞動景象。干部職工們三五成群、分工協作。大家有的揮動鐵鍬,奮力鏟土挖坑;有的小心翼翼地扶正樹苗,確保其直立于坑中;還有的提來水桶,為新栽樹苗澆水,每道工序都認真嚴謹、毫不馬虎,助力樹苗扎根生長。

“今天我們秦州區婦聯一起來到這邊種樹,我們7個人一共種了21棵樹,希望為咱們秦州新綠貢獻一份巾幗力量!鼻刂輩^婦聯婦兒工委辦主任趙建芳說。
“大家熱情高漲,參與積極性非常高,我們按照技術員的指導,圓滿完成好此次義務植樹活動!鼻刂輩^人民法院政治部干警馮海龍說。
“通過植樹活動,使我們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為群眾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鼻刂輩^人武部政委周玲說。

在這場植綠行動中,一場科技與種樹的“跨界對話”精彩上演。植樹現場,工作人員手持遙控器,在無人機控制系統中輸入坐標,精準操控無人機。緊接著,一架四旋翼無人機從地面騰空而起,掛著樹苗沿著指定路線飛行,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優美弧線。僅用4分鐘,便將60公斤樹苗精準投送至陡坡種植點。

“人工運輸苗木,一個人最多只能背5棵苗木,一上午一個人最多能背運苗木100株,用無人機一上午至少可以吊1600余株,一臺無人機可以解決30個人的運苗問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鼻刂輩^林業和草原局造林綠化股負責人郭引強說。
“我們今天一共出動了10臺無人機,都是大疆的植保機,包括了T60、 T70、T100各個型號,每一個型號的載重都不一樣,從最低的50公斤、65公斤到85公斤,一天吊苗子的作業量在距離不是很遠的情況下,能達到3000株到4000株,小苗子的話能達到5000株到6000株!睙o人機操作員陳錦波說。

相較于往年,今年的栽植區域山勢陡峭、地勢復雜,人工運苗成本高,困難大,而無人機憑借創新科技打破局限,讓每一棵樹苗都能精準“空投”至懸崖、陡坡等人工難以企及的生態脆弱區,為秦州大地披上智能綠裝。
“調用10臺無人機,現場進行吊苗栽植,這樣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提高栽植效率,進一步保證苗木的成活率!鼻刂輩^林業和草原局造林綠化股負責人郭引強說。
“現在主要是靠無人機上面的FPV鏡頭,下面的人穿黃色馬甲,或者通過紅旗來標識,然后無人機操作員,通過遙控器的屏幕觀察位置飛過去,降落后,他們把苗子卸下來,我們就返回了,又開始下一趟。”無人機操作員陳錦波說。

據了解,2025年義務植樹點位于玉泉鎮李官灣村馬脊梁,為退化林修復區域,總面積710畝。為實現森林可持續經營,進一步提高該區域林分質量,結合退化林修復工程項目,此次義務植樹采取機關干部現地勞動盡責和工程隊施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
“計劃今天3月17日栽植苗木3萬余株,總體栽植35000余株,栽植的主要有白皮松、元寶楓、山杏、油松等苗木。從今年總體的綠化面積上來,我們實行退化林修復和人工造林,總面積要增加4萬余畝!鼻刂輩^林業和草原局造林綠化股負責人郭引強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