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3月26日訊(記者 趙婷 高世飛)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和文化自信,是推動教育教學質量發展的重要體現之一。近年來,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學通過開展趣味課堂、社團活動等形式,讓學生接受傳統非遺文化的熏陶,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新時代育人。
剪紙課上,老師向學生們講解剪紙的基本技巧。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畫、折、剪、粘、燙等一系列動作后,一幅幅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剪紙作品便完成了。

“里面融入了天水玉蘭花的元素,展現了我們玉蘭花下的解一小學,同時,把我們解一學校的校徽用剪紙鏤空的形式展現出來。”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學學生李奕霏說。
“我的創意是用剪紙展現天水麻辣燙、麥積山和古城玉蘭花等,希望更多的游客來到大美天水,品天水美食、賞天水美景,我想把這幅作品送給我的外地朋友,讓他們來了解一下我們天水文化。”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學學生蔣丹妮說。

剪藏乾坤,紙影眾生。剪紙作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寓意著吉祥如意、幸福美滿。剪紙藝術走進校園課堂,不僅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鑒賞力,還讓學生切身領略傳統民間藝術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我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熱愛剪紙,樂于藝術表現與創新的孩子,她們‘巧手方剪今古珍’,具有較強的審美感知、剪紙技藝、創意實踐、文化意識等能力。從剪紙藝術到文化滲透,從美育到心育,讓孩子們受益無窮。”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學剪紙老師王君宏說。

戲曲社團的活動也是豐富精彩。在戲曲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身著精致戲服,深入角色,用靈動的肢體動作,將劇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情感變化演繹得淋漓盡致。
“作為一個天水人,秦腔不僅是我的興趣愛好,也是我們在課余時間放松大腦的方法,并且它作為我們的第二課堂,讓我們能學到更多的知識,也能夠為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學學生張思成說。

“我是從四年級進入我們戲曲社團的,在這里我學到了很多戲曲知識,它在豐富我課余生活的同時,也讓我了解到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學學生彭子悅說。
“首先要從基本功開始,其次從其他方面,比如說水袖的練習、手帕的練習、花槍的練習以及唱腔的練習,除了秦腔以外,我們還豐富了其他的劇種,比如豫劇,豫劇里面的越調,還有黃梅戲、越劇等很多劇種,讓孩子們去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戲曲文化。”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學音樂老師王亞珍說。

解一小學積極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堅持“五育”并舉方針,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讓孩子們的興趣、視野和能力得到錘煉,學校的育人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在開足開啟體育藝術課程的基礎上,積極組織學生學習中華傳統文化項目剪紙和戲曲,不僅傳承了文化遺產,更通過實踐性、趣味性的學習方式,實現了德育、智育、美育與勞動教育的有機統一,為培養兼具文化自信與創新能力的時代新人提供了有效路徑。”天水市解放路第一小學副校長云正剛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