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4月24日訊(記者 王歧)連日來,汪川鎮搶抓農時,加足馬力,積極開展春耕春播,一壟壟地膜猶如錦繡覆蓋田間。當地龍頭企業依托旱作農業技術走出了一條節水高效、生態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徑,為鄉村振興持續注入強勁動能。
在汪川鎮菊愛農場西山堡種植基地,記者看到,覆膜播種機在田間來回穿梭。銀色的地膜,如流動的綢緞覆蓋在土地上。村民們手持農具,仔細查看播種后的每一處細節。機械化作業與人工協作配合,讓廣袤田野變成了繁忙有序的生產車間,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種子。
“目前,農場組織20余名工人進行覆膜、播種,四臺機子覆膜,每人一天能播種10到15畝左右,效率比較高。現在實現了全機械化,工作效率提高了,大約4月底全部結束。”秦州區菊愛農場技術人員汪飛飛說。

旱作農業技術是汪川鎮農業發展的一把 “金鑰匙”,通過采取種植抗旱品種、薄膜覆蓋等措施,不僅可以提高播種效率,還能集雨蓄墑、增溫保墑,為玉米、大豆等作物打造適宜生長的“溫室”,有助于提高旱地農業的產量和效益。
“旱作農業好處在于覆膜保墑、選用優良品種,原來的傳統農業靠天吃飯,天旱減產有可能顆粒無收。現在是旱澇保收,前一段時間種的玉米和大豆出苗率達到90%以上,今年產量要比去年提升,預計畝產量能達到700到750公斤。”秦州區菊愛農場負責人楊文舉說。

在汪川鎮鑫瑞盛源農業鐵路灣種植點,覆膜播種一體機勻速行進,一次性完成打窩、覆蓋地膜等多道工序,一排排整齊的白色膜壟在田野間有序延伸。
“四臺機子覆膜,一邊覆膜、一邊播種,已經干了半個多月了,四臺機子一天能覆80到90畝地,再有20來天就能把活干完。”秦州區鑫瑞盛源農業有限公司技術管理人員伏軍錄說。

從傳統耕作到現代旱作農業,鑫瑞盛源農業有限公司已經走過了 四年探索之路。在農業部門技術指導下,他們的種植技術日益成熟,種植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通過技術指導,我們種植技術也越來越成熟,產量也越來越高,今年又新增200余畝,總種植面積達到8000余畝。今年總產量還要增加5%到10%左右。”秦州區鑫瑞盛源農業有限公司技術員伏軍錄說。

在汪川鎮萬畝玉米種植示范點,黨建引領為農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0余畝集體土地被盤活,發展玉米種植產業,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合作社干了兩年了,學到了種植旱作農業的技術,下來自己也擴大種植玉米面積,多種一些。”汪川鎮劉斜村村民劉斬勁說。
“去年收了23萬余斤玉米,帶動周邊農戶就業人數達到了100余人,每人一天100元。”汪川鎮劉斜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負責人劉志強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