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5月2日訊(記者 馬鵬)春風拂過隴原大地,綠意萌發新希望。眼下,秦州區各鎮乘著春日的東風,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化作生動實踐。從道路兩旁到村莊角落,從經濟林帶建設到生態廊道打造,一場如火如荼的春季綠化行動,正為鄉村振興鋪就生態底色,描繪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綠色新畫卷。

走進關子鎮310國道,新植的塔柏如綠色哨兵整齊列隊。工作人員提著水桶穿梭林間,為樹苗澆灌“生命之水”。“今年關子鎮310線補植塔柏、紅葉李等千余株,撒下15萬平方米花草種子。
“關子鎮310線今年補植塔柏、紅葉李等樹種一千余株,種植花草15萬平方米,由于最近天氣干燥,為了保證樹木成活,已經澆水四次,同時加強管護,鞏固綠化成果。”秦州區藉口林業站站長劉明星說。
“組織動員300多人次,車輛80余輛次,重點對礦運路沿線2.8公里,310國道沿線9公里綠化帶進行了集中補植補造,為提升鎮域顏值,優化生態環境,增加了新的色彩。”秦州區關子鎮黨委副書記堅大偉說。

今年,汪川鎮也是鉚足了勁搞綠化,馬路兩邊新栽的塔柏整整齊齊的排開,這些“綠衛士”不僅給道路穿上了防護服,路過的村民都覺得神清氣爽,村容村貌也發生了巨大改變。
“我站的這個位置就是汪川紅頭咀,這兩邊今年栽植了400多株塔柏,動用了挖機兩臺,三輪車四臺,現在樹苗長勢喜人,由于天氣干旱,我們對樹苗進行了多次澆水,現在看起來都活了,這項工作對我們汪川鎮的人居環境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秦州區汪川鎮汪川村黨支部書記汪凝說。

在大門鎮,“生態 + 經濟” 的創新模式讓綠色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公路沿線3200余株塔柏撐起綠色屏障,紅豆杉點綴其間,為道路增添別樣景致。更令人期待的是,白寨村千畝連翹種植示范區與張灣村五百畝示范區已完成苗木栽植覆膜,未來金黃的連翹花海不僅是美麗景觀,更將成為村民的 “致富花”。
“為推動鎮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我鎮立足鎮情實際,在劉什公路沿線及鎮區范圍內栽植柏樹3200余株,紅豆杉40余株,增添了公里沿線景觀,同時將連翹種植作為特色產業發展富民工程,重點打造白寨村千畝種植示范區和張灣村五百畝種植示范區,目前苗木栽植覆膜已全面完成。”秦州區大門鎮副鎮長王永利說。

同樣,娘娘壩鎮春季綠化工作也取得新進展。從南峪村到孫集村9.8公里道路,6000余株行道樹扎根沃土;小南峪、張家山等五村1550畝連翹種植區新芽初探;28個村莊的空閑地帶,四萬多平方米花卉靜待綻放。
“下一步,我們全鎮組織公益性崗位及村民對連翹種植基地施肥覆膜,對行道樹進行澆水、管護、鋤草等工作,通過這項工作進一步改善了我鎮的人居環境,提高了綠化水平,通過連翹種植可以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秦州區娘娘壩鎮林業辦主任楊小平說。
今年以來,秦州區統籌 “造綠與增收、造林與增景、綠化與美化、生態與民生”,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成效顯著。截至目前,12000畝退化林修復項目完成,32萬余株苗木扎根大地;村鎮綠化苗木栽植15萬余株,綠化面積達90萬平方米;139公里道路新植補植行道樹;17210畝連翹在山間搖曳生姿。在秦州廣袤的土地上,這抹日益濃郁的綠色,正成為鄉村振興最動人、最堅實的底色。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