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5月4日訊(記者劉武鋒)素有“羲皇故里”之稱的天水市秦州區,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更是飄香千年的美食秘境。在甘肅天水秦州,“呱呱”這道以蕎麥為魂、以酸辣為韻的小吃,被稱為“秦州第一美食”,不僅承載著一座城市的記憶和生活方式,也用美食傳承著一方文化。
天水秦州呱呱的起源,是一段跨越兩千年的傳奇。西漢末年,隴右梟雄隗囂割據天水,其母朔寧王太后對蕎面涼粉情有獨鐘,傳說某次烹飪時,蕎面因火候過旺焦糊,卻意外成就了獨特的焦香風味。隗囂兵敗后,宮中御廚流落民間,將這道宮廷秘技帶入天水街巷,從此扎根市井煙火,成為百姓餐桌上的尋常滋味——呱呱。

“吃了一輩子的呱呱,這是天水人的早點,非常美味。”市民說。
“老板給我們來兩碗呱呱,一碗辣椒調多一點。”市民說。
“呱呱”之名的由來,既有刮取鍋底時“呱呱”作響的生動擬聲,又暗含天水方言對疊字親昵的偏愛,更因其味道“頂呱呱”,成為這座古城最直白的味覺告白。

天水秦州呱呱的制作,是一場與時光共舞的修行,先將盛產于當地的蕎麥粉成蕎珍子,入水浸泡后取其淀粉,加水用小火燒煮得黏黏糊糊成半凝固狀,鍋內結成厚厚的鍋巴時,可盛放至盆內加蓋回性,前后近20個小時的匠心雕琢,才能出來一鍋色澤亮黃、口感綿軟的呱呱。
“呱呱收漿以后是最難攪的環節,也是最費力的環節,呱呱的好壞也就在此之間,呱呱硬了以后比較酥,呱呱軟了以后口感黏一點,這個時候要中火慢慢地來熬煮。”天水市秦州區常記呱呱第六代傳承人常曉旭說。
呱呱調料的配制更是家族秘傳:油潑辣子需選用甘谷辣椒,經三次潑油激發香氣;芝麻醬需現磨現調,輔以蒜泥、香醋、精鹽等十余種佐料,方能成就那層次分明的酸辣滋味。
“我們天水人講究吃呱呱就要捏得細小,酥碎一點,調料就充分融進呱呱里面,特別好吃。”天水市秦州區常記呱呱第六代傳承人常曉旭說。

日月更迭,時至今日,天水人的一天仍是從一碗呱呱開始。晨光微熹時,手指翻飛間,呱呱塊落入青花瓷碗,淋上紅艷的辣油、醇厚的芝麻醬,頃刻間,酸辣香氣直竄鼻腔。從老板手里接過一碗,或站著,或蹲著,三兩口,一碗呱呱便已下肚。香辣綿軟的口感,以及它背后所承載的豐富歷史和文化,吸引了無數食客前來品嘗。
“料汁非常入味,調料調得特別香,我就覺得真的吃到了一種回家的感覺,大家來天水可以嘗嘗,真的很香。”市民說。
“呱呱特別好吃,我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吃一碗,感覺上學都有活力了。”市民說。
“第一次來天水,這個味道吃起來挺好的,也挺Q彈的。”游客說。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下,天水呱呱的生產制作也逐步發生著變化。工業化生產方式“助力”呱呱產業持續發展。近年來,天水市聯合加工企業、科研院所等,探索出“抽真空高溫殺菌”生產工藝,讓呱呱的保質期從3天延長到2個月左右,有效解決產品儲存和運輸難題。同時,下大力氣在設備和生產環境改造、產品包裝、店內布置、從業人員培訓等方面不斷提升,讓天水呱呱這一地方小吃“換上新顏”走出“深閨”,在推陳出新中散發傳承的時代魅力。
“我們根據線上線下訂單,當天制作,當天銷售,平均每天產量是1400斤左右,包裝成品是2400袋左右。天水市也都制定了企業標準,借助發達的物流體系,我們在保留傳統工藝的基礎上創新技術,擴大了天水呱呱的銷售版圖,以滿足多渠道銷售,帶給消費者全新的美食感受。”天水吳大師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張龍飛說。
如今,天水呱呱已經成為天水的一張美食名片,這份“舌尖上的非遺”,不僅是味蕾的狂歡,更是一座城市的集體記憶。正如天水人所說:“吃了呱呱,才算真正到了天水。”在這里,歷史不曾遠去,它化作一碗酸辣,溫熱了時光,也連接了古今。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