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5月4日訊(記者劉武鋒)歲月流轉,風雨如織,村口的古樹始終以挺拔的身姿,訴說著光陰的故事。從蒼翠的柏樹、滄桑的槐樹,到爛漫的銀杏、馥郁的丁香,這些歷經千年風霜的古樹,扎根于鄉村沃土,枝椏間綴滿繁茂新綠。它們靜靜佇立,見證著村莊的人來人往、四季更迭,為鄉村留住那一抹悠遠綿長、歷久彌新的“綠色鄉愁”。

春日的中梁鎮陽光暖煦,雨潤萬物,清新的空氣裹挾著泥土與花草樹木的芬芳。走進中梁鎮麥王山村,村口一片古杏樹群巍然佇立,其中一棵有著350年樹齡的古老杏樹被保護了起來,這棵古杏樹冠徑高十余米,樹干粗糲如龍鱗,樹冠碩大遮天蔽日,遒勁的枝干蜿蜒盤旋,周圍的山坡上還有五十七株接近百年樹齡的杏樹,它們像慈祥的老人,守護著這片熱土下的人們。
“最大的樹齡三百五十年,我身后的是八九十年的樹齡,小的時候我們爬到樹上摘杏子吃,通過政府部門把我們的樹林保護起來以后,把這一片建成古杏樹林,對我來說意義很大,老了以后,看到杏樹林,就想起小的時候爬到樹上吃杏的時候,是童年美好的記憶!鼻刂輩^中梁鎮麥王山村村委會副主任胡成功說。

在中梁鎮楊家山村,十八株樹齡約150年的柿子樹,宛如歲月雕刻的藝術品。它們身姿挺拔,樹干虬曲,在時光的打磨下盡顯自然之美。這些柿子樹屹立在農戶屋舍旁、田間地頭,仿佛忠誠的衛士,默默守護著這片土地!笆潦寥缫狻薄昂檬脸呻p”“柿途順遂”,一個個飽含美好寓意的諧音祝福,承載著村民們對生活的期許。歷經百年風雨,它們早已與楊家山村血脈相連,成為村民心中難以磨滅的珍貴記憶,也為鄉村增添了一抹獨特的人文韻味。
“保留到現在還有十八棵樹了。鎮上上報林業部門將進行掛牌保護,將來給后輩兒孫留一個念想,現在村上一棵樹算是一景!鼻刂輩^中梁鎮楊家山村村委會副主任何東生說。

近日,中梁鎮兄集寨村的兩株百年紫丁香古樹驚艷綻放,微風輕拂,淡雅的清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悠悠地縈繞在整個村莊,令人沉醉其中、心曠神怡。這兩株紫丁香,樹高約6米,其樹干虬結如龍,紋理間鐫刻著歲月的滄桑。根系深深扎入黃土,汲取著大地的養分。漫長的時光在它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歷史印記。它們不僅是自然饋贈的珍寶,更成為連接過去與當下的“活化石”,訴說著村莊代代相傳的故事。
“這兩棵樹是灌木,到現在長成喬木,成了兩棵樹,大概有八百年。一左一右兩棵樹,長得特別健康,也像兩條龍盤旋出去,村鎮兩級對名木古樹相當重視,現在上報林業部門對古樹進行更進一步的保護和修繕。”秦州區中梁鎮龍鳳行政村兄集寨自然村村民張鈞說。

據了解,中梁鎮麥王山、楊家山、兄集寨等村還有樹齡1000年的側柏、400年樹齡的千枝柏,500年樹齡的國槐,以及2株樹齡約800年的紫丁香等古樹三十多株。這些古樹歷經了朝代更迭、戰火洗禮,卻始終屹立不倒,每一棵古樹名木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底蘊,它們不僅是綠色的象征,更是村落的變遷史、鄉間瑰寶,一代代老百姓鄉愁的載體。
(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