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7月1日訊(記者 高世飛 楊文慧 楊旭)夏糧喜豐收,麥香盈滿倉。眼下,正是秦州區冬小麥收割的時節。連日來,全區各地搶抓農時,利用機械化作業,全面開展冬小麥收割,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豐收景象。
驕陽似火,麥浪翻滾。在汪川鎮藝鵬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麥田里,三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往來穿梭,繁忙運轉,一畝畝金黃的麥田轉眼收割完成,運糧車輛裝得滿滿當當。

“今年小麥也長得好,顆粒都飽滿,已經收割了七八天了,如果天氣好,應該再有五六天就能結束!鼻刂輩^汪川鎮柏陽村村民柏芳秀說。
“我們合作社是第二年種小麥,今年的產量相對于去年來說,顆粒比較飽滿,產量還算可以,我們合作社共種植小麥150多畝,采用種養結合模式,所以說今年小麥的長勢稍微好一點。”天水市藝鵬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育峰說。

同樣,在菊愛農場的麥田里,金黃的麥穗在陽光下搖曳生輝,一臺臺大型收割機往返穿梭在麥浪中,齒輪轉動之間,麥粒、秸稈有序分離,裝滿新鮮麥子的拖拉機,緩緩駛出麥田。
“我們農場今年種植了300畝左右,目前正在收割。平均每天能收40畝,畝產800斤。雖然說今年有點干旱,但是經過技術專家的指導,進行了科學管理,相對來說比往年還好一點!鼻刂輩^菊愛農場管理員汪飛飛說。

為檢驗良種的豐產性,秦州區農業部門組織邀請中國科學院和甘肅省農業科學院專家,對秦州區山地種植的冬小麥品種蘭天36號、蘭天48號進行現場實收測產。通過測產,蘭天36號冬小麥畝產達619.24公斤,蘭天48號畝產461公斤。
“秦州區農技站在汪川鎮示范種植的蘭天36品種,取得了畝產619.24公斤的高產水平,今年前期凍害,3月到5月又干旱少雨,所以取得的這樣一個成績,我認為代表這個地區最高水平,這是一個很好的高產結果!敝袊茖W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張正斌說。
“咱們今天測的一個品種蘭天48號,畝產461公斤,從3月中旬到5月20日,基本沒有有效降雨,在這樣一個情況下,取得這樣的產量,那么說明咱們良種、良田、良法、良技配套到位,所以取得了一個非常好的產糧結果!备拭C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研究員魯清林說。
“今年的收成還比較樂觀,小麥的品種主要是蘭天48號、中梁46號,這兩個小麥麥穗比較長,產量就比較高,比起其他品種畝產量大概能多100斤到150斤!碧焖兴圌i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育峰說。

據了解,今年秦州區冬小麥種植面積達32.66萬畝。目前,全區冬小麥收割工作已完成10萬余畝,預計在7月上旬可全部完成收割任務。
“在今年的冬小麥管理上,我們達到了‘四良融合’,良田、良種、良法、良機相配套,農機農藝相結合,科技賦能,單產提升,通過這兩個點的典型引路,使秦州區冬小麥生產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楊建太說。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