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區融媒體中心7月17日訊(記者 王歧)兩米多高的地膜玉米連片成海,無人機低空掠過噴藥施肥,秦州區田間地頭正上演一場“豐收保衛戰”——眼下,地膜玉米進入管理關鍵期,從農場到農技人員,全員行動只為一個目標:沖刺畝產1800斤。

在秦州區汪川鎮菊愛農場的玉米地,成片的地膜玉米已長至兩米多高,葉片翠綠,果穗初顯。農場里,無人機正在田間穿梭,進行病蟲害防治和葉面施肥作業。
“農場今年種植了800畝玉米,目前在防治病蟲害、葉面施肥,用無人機打藥,已經打過一次了,十天以后還得再打一次藥,近期雨水比較充足,玉米的長勢也比較良好,預計畝產在1600到1800斤左右。”秦州區汪川鎮菊愛農場負責人汪飛飛說。

在田間地頭,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楊建太正忙著測量玉米株高、查看葉片長勢。針對近期雨水充足、氣溫偏高、部分地塊出現旺長的情況,他現場向種植戶講解中期管理要點,確保各項管理措施精準落實。
“當前地膜玉米已經處于抽雄期,這個時期是它的水分和養分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害最容易發生時期,所以說我們針對當前的情況,及時地進行田間管理,主要就是進行噴施殺菌劑、殺草劑,還有植物生長調節劑、葉面肥等。”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楊建太說。

今年,全區地膜玉米種植面積達22.4萬畝,農業部門組織農技人員全程“一對一”指導管理。種植技術上采用頂凌覆膜,三至四月上旬完成覆蓋,覆膜實行“五位一體”作業,提效降本,助前期抗旱。
“下一步,我們將對全區的22.4萬畝地膜玉米進行無人機防控,主要防止發生病蟲害,進行殺菌劑、殺蟲劑、葉面肥的噴施,做到防控智能化、高效化,確保我區的22.4萬畝玉米取得豐收。”秦州區農業技術綜合服務中心推廣研究員楊建太說。

烈日下的堅守與忙碌,只為秋日大地的豐盈。從苗期破膜放苗到穗期精細管理,各項科學措施落實到位,為地膜玉米生長保駕護航。在政策引導和技術支撐下,今年玉米豐收值得期待。
(新聞來源:秦州區融媒體中心 轉載: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