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藉河夜曲 攝影:年葆東
天水因“天河注水”的美麗傳說而得名。如今,隨著藉河城區段成功蓄水,美麗的傳說正在變成現實。
你看,那條寬128米、長3公里的蓄水面,猶如綠色的腰帶,在春日陽光的映照下,水面倒映,波光粼粼,形成了水天一色的美景,水鳥不時在水面上盤旋、翩翩起舞;野鴨也頻頻駐足嬉水?吹酱饲榇司,許多市民由衷地贊嘆,藉河又有了靈氣與動感。
藉河橫穿秦州城區而過,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歷史上的藉河水量充沛,清水長流,澆灌著兩岸的肥田沃野,滋養著兩岸的人民,見證著秦州的成長和繁榮。然而,隨著城市發展和氣候變化,藉河水量日減,污染日益嚴重。特別是上世紀90年代以來,藉河逐漸變為季節性河流,汛期流量暴漲暴落,非汛期干旱少水,甚至斷流,河道雜草叢生,污水橫流!敖搴訜o河,天水無水”成為老百姓心頭一塊無法抹去的痛楚,也成為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尷尬與難堪。
為了順應百姓呼聲,讓藉河重新煥發風采,2005年,市委、市政府通過認真的考察、論證,作出了重大的歷史性決策:啟動藉河城區段環境綜合治理工程。一年多來,藉河工程建設者不畏酷暑嚴寒,加固堤防,拓寬道路,疏浚河道,截流污水,最終聚水成湖,比計劃工程提前一年蓄水。目前,全長3公里的水景工程已完成,1號至6號橡膠壩已全部蓄水,蓄水面積達9.34萬立方米,昔日干涸的藉河如今已是碧波蕩漾、水光瀲滟。
藉河今日的美景,吸引了眾多市民的目光。在南大橋、藉濱橋乃至藉河便橋上,常會有孩子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藉河,有老人靜靜地注視藉河,就連行色匆忙的路人也會放慢腳步,側目欣賞藉河。在藉河邊生活了70多年的趙大爺激動地說,“看到藉河成片蓄水,使人又找到兒時藉河的影子了,有生之年能看到藉河聚水成湖真是幸事!泵刻焐舷掳喽家窘浗搴拥膭⑴空f,忙碌了一天,每當看到夕陽下寬闊寧靜的湖面,疲憊的身心會頃刻間舒緩下來,很愜意。

火樹銀花花映水,藉河捧月月含波 攝影:年葆東
藉河也成為藝術創作者新的素材,在我市一些網站上,關于藉河的照片層出不窮,有華燈初上的藉河,絢麗多彩;有月色下的藉河,靜謐安祥;有陽光下的藉河,波光粼粼……攝影愛好者們從不從角度,用鏡頭展現著多姿多彩的藉河。今日藉河在美化城市的同時,也在悄然地改善著兩岸的生態。正如有關科技人員所說,從生態環境上講,蓄水的藉河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浮塵,減少空氣中的污染物,并使空氣變得濕潤。同時,它還可以調節氣候,增加地下水補給,使天水城區的環境日益改善。
如今,藉河環境治理工程的景觀工程、亮化工程等相繼開工建設,我們期待著一個更加迷人的藉河呈現在市民面前。
(本報記者 張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