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協第五屆天水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的工作報告
天水市政協主席 馮沙駝
(2009年2月19日)

各位委員:
我受政協第五屆天水市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的委托,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二OO八年工作回顧
2008年,是很不尋常的一年。市政協常委會在中共天水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依靠廣大委員,團結各界人士,緊緊圍繞全市經濟建設中心和中共天水市委五屆三次全委擴大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為促進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努力學習貫徹科學發展觀,不斷提升委員參政議政水平
一年來,市政協把加強委員理論學習、提高委員整體素質作為搞好政協工作的先導。為了給政協委員開展學習創造條件,提供平臺,市政協給每位委員征訂了《人民政協報》和《民主協商報》,通過委員學習小組定期組織委員學習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中共中央和省、市委的重要文件精神,堅持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舉辦新委員培訓班,對35位新委員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培訓和輔導,為委員履行職能奠定了思想基礎。同時,協助省政協在我市舉辦了省政協委員學習培訓班,取得了良好效果。
去年下半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政協委員渴望學習更新更前沿的知識。為此,我們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國內資深經濟學家、華東師大博士生導師、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黃澤民為市政協常委、委員和市直部分領導干部作了題為“世界金融危機背景下的中國經濟”的專題輔導,取得了良好效果。通過多層次、多渠道的學習,廣大政協委員對科學發展觀以及政協工作性質、地位和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履行職能的自覺性不斷增強,履行職能的水平不斷提高。
市政協注意發揮委員的主體作用,在舉辦學習培訓、召開各種會議、開展調研視察等活動時,都邀請委員參加,并注意聽取和采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委員學習活動小組,定期開展學習活動,加強與委員的溝通和聯系。在北京奧運會召開之際,成功舉辦了“迎奧運、頌和諧”市、縣(區)政協委員攝影作品展。組織委員赴甘谷縣磐安鎮開展了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受到了當地農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二、圍繞加快發展第一要務,深入開展調研視察
市政協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履行政協職能的第一要務,圍繞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和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焦點問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協商建言。
加快發展裝備制造業,是實施工業強市、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市政協把這一問題作為全年調研工作的重頭戲,由主席、副主席親自帶隊,組織精干的調研隊伍,深入星火機床公司等11戶裝備制造企業,采取實地察看、召開企業座談會等形式,廣泛了解情況、認真開展調查研究。同時,組成考察組,對張家口、營口、宣化、瓦房店四個外地市(區)的7個主要工業園區發展產業集群,振興裝備制造業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隨后形成了《全市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調查報告》和《冀遼興辦工業園區發展產業集群情況考察報告》,經常委會議討論審議后,報送市委、市政府,報告從培育優勢企業、深化企業改革、推進技術創新、加快人才隊伍和工業園區建設等方面提出了13條具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 農業結構調整是促進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農業發展的關鍵,也是做好我市“三農”工作的重要前提。市政協對這一問題高度關注,組織委員和專家深入到武山、秦州等四縣兩區,對以畜牧、果品、蔬菜為主導產業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研,并就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進行多次座談討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關于我市農業結構調整情況的調查報告》,所提建議受到黨政部門的重視和采納。圍繞這一課題,市政協還對清水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情況進行了專題視察,形成的視察報告被市委辦公室以《送閱件》印發有關部門參閱。 市政協還圍繞“三胞”和外事工作情況、城區綠化工作、節能減排、公安“三基”建設等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視察,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為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
積極配合省政協在我市開展的關于城市發展帶動戰略、產學研結合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新農合補助標準、農村土地流轉、農業信息化建設、糧食安全、小型農田水利項目等有關課題的調研,為省政協參政議政工作提供了詳實的第一手資料,也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高度關注民生,積極建言獻策
市政協把履職為民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精心選擇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問題開展專題調研和視察,為保障和改善民生積極建言獻策,盡心竭力。
城鎮困難群體醫療保障問題涉及廣大城鎮困難群眾看病就醫和基本醫療保障,群眾關心,社會關注。市政協將此列為當年的重點調研題目,深入到秦州、麥積、甘谷三縣區,采取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走訪醫療單位、社區醫療服務中心(站)等形式,進行了全面的調研,在此基礎上,報送了專題調查報告,從7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建議,受到高度重視,市委以《送閱件》印發各縣區和相關部門。
秦州、麥積兩區小學布局問題是近年來群眾和學生家長反映較大、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圍繞這一問題,市政協組織部分委員和專家,深入兩區城區的12所小學,進行了認真細致的調研,針對存在的薄弱環節和問題,提出了科學規劃城區小學布局、加大城區教育投入力度、改善辦學條件、整合教育資源等建議,得到了各級教育和規劃部門的高度重視,并列入中小學教育發展規劃,將逐步得到實施。
此外,市政協專委會還就秦州、麥積兩區食品藥品市場管理,民辦醫院發展等方面,開展調研視察,提出意見建議。市委張書記均作了重要批示,要求有關部門認真研究落實。

四、發揮政協組織優勢,為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獻計出力
5.12四川汶川發生的特大地震牽動了全市政協委員的心。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重大災難,全體政協委員積極行動起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各種渠道,踴躍捐款捐物,向我市和隴南、四川災區伸援手、獻愛心、送溫暖,以實際行動為受災群眾解難、為國家分憂。同時,通過調查、視察、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為災后重建建言獻策,作出了積極貢獻。其中《關于甘谷、秦州兩縣區災后重建工作情況的視察報告》報送市委后,張書記批示:“送市政府有關領導及部門參閱,并注意妥善解決反映的問題”。
市政協常委會按照黨中央和省、市委的安排部署,把抗震救災作為最緊迫的任務,政協領導和各委辦下基層,查實情,赴災區,搞調研,并以此為主線,發揮人民政協的獨特作用,推動履行職能各項工作的開展。在響應省、市號召多次向災區捐款的同時,市政協發出了“奉獻愛心、重建校園”的倡議,全體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市政協機關和部分老同志積極響應,為重建校園共計捐款105.71萬元,市政協黨組經過研究,用市政協委員和機關干部的捐款重建藉口鎮王家門小學,經過98天的努力,王家門愛心小學峻工落成,成為全市第一所災后重建的農村標準化小學,充分體現了新時期政協委員和政協干部職工關注民生、心系教育的情懷,展示了人民政協同心協力、和衷共濟的巨大力量。
按照市委統一安排,市政協主席、副主席分別承擔了縣區包村包校幫建任務,并于災后第一時間深入基層,詳細察看了解災情,慰問受災群眾,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與他們共商災后重建大計,盡快啟動了災后重建工作。在重建過程中,市政協各位主席和委辦同志多次深入幫建聯系點,了解重建進展情況,通過各種渠道,積極爭取救災重建資金和物資,協調有關部門及時解決重建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使這項工作得以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

五、加大提案工作力度,竭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
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共收到提案350件,立案315件。這些提案既涉及改革發展穩定的全局性、綜合性問題,也涉及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特別對醫療、教育、就業、環境保護、食品安全等民生問題,委員們予以高度關注。在提案工作中,我們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對政協提案工作的重視和支持,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在市政協篩選的30件重點提案上作出重要批示,使各承辦單位對政協提案辦理工作思想上更加重視,行動上更加積極。市政協確定了20件提案為重點督辦提案,分解到主席、副主席、秘書長和各委辦,形成了督辦合力。我們邀請委員對承辦單位的提案辦理工作進行評議,加大了提案者與承辦單位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采取聯合檢查、現場督辦、跟蹤督辦、二次辦理、邀請市民代表參與、加大宣傳力度等形式,進一步增強了提案辦理效果。《關于規范我市公廁管理的提案》、《關于設立天水市清真食品市場的提案》、《關于落實公交優先發展戰略的幾點建議》、《關于建立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提案》等許多民生提案都得到了認真辦理,群眾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和關系民生的難點問題得到較好落實,為促進社會和諧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315件提案已全部辦復,其中A類提案的辦理首次突破50%,占51%,B類提案占40.5%,委員滿意率達98%。
六、服務中心,突出特色,做好文史資料和信息宣傳工作
文史資料工作是人民政協一項基礎性工作。市政協根據《天水文史資料五年征編規劃》,按照“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保持統一戰線的特色”的指導思想,以建國后史料為重點,廣泛搶救、挖掘、征集、整理1949年至1956年天水政權建設、社會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文史資料。經過精心編輯,付梓出版了第十四輯《天水文史資料》,共收錄1949年8月天水解放至1956年“反右”之前的史料118篇,全面記錄了解放初天水在政權建設與鞏固、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等方面的史實,是一本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時代氣息、可讀性很強的文史資料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