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在線北京報道 6月25日下午,甘肅省天水市常常委、副市長柴金祥和陜西省發改委主任祝作利,西安市常務副市長董軍,寶雞市市長戴征社,咸陽市市長莊長興,渭南市市長徐新榮,商洛市市長楊冠軍,楊凌示范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梁宏賢做客央視網談《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
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長柴金祥應邀做客央視網,就天水市在關中—天水經濟區中的定位及如何進一步加強規劃區七市一區戰略合作等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記者:關中—天水經濟區共涉及七個市一個區,其中七個在陜西省,一個在甘肅省,作為甘肅省唯一納入《規劃》的城市,天水是如何定位的?
柴金祥: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發布,對天水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按照《規劃》,天水的定位是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次核心城市,甘肅省東南部區域中心城市。
歷史上天水和關中,民俗民風相近,貿易往來頻繁,文化交流密切。這次對天水來說,要真正成為次核心城市,就要求我們要實現跨越式發展。一是要加強同關中地區的經濟合作,天水機械制造、電工電器、電子信息、農副產品加工業等同關中地區有很強的互補性,在經濟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合作空間。二要加強科技和人才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關中地區人才濟濟,科研力量雄厚,天水在這個方面相對要弱一些,加強這方面的合作,能夠為我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廣闊的科技、教育和人才方面的支撐。三要加強文化旅游產業合作。天水、關中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伏羲、女媧、炎帝、黃帝開創了中華文明之先河,其文化衍伸成為享譽世界的祭祀文化圈,同時關中、天水石窟文化、佛教文化、生態文化等也是相互交融,隨著交通條件的改善,會很快形成新的旅游熱點地區。

記者:天水同關中分屬不同的行政區劃,天水打算怎樣透過行政區劃限制,更加緊密地和其他七個兄弟城市展開協作呢?
柴金祥說,在計劃經濟時期,行政區劃對經濟發展的限制非常明顯的。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個因素正在逐漸的弱化。《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制定,本身就打破了行政區劃對經濟發展的限制。天水是甘肅省唯一進入《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城市,其余還有三個市是我們的輻射區。在這方面,我們首先要主動出擊,主動協作,尋求發展的商機。《規劃》制定前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兩次帶隊,走訪關中各市,學習考察、洽談合作事項。第二是思想理念不能受制約,要把關中—天水經濟區看成一體來發展。第三要建立關中—天水七市一區的合作互動機制,加強彼此之間的密切聯系,推動共同發展。

記者:《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多次提到“探索”兩個字,您是如何理解的?
柴金祥說,關中—天水經濟區作為我們國家西部一個重要的經濟區,探索意義十分重大。我理解有三層意思:一是通過經濟區建設,探索跨區域協作、加快發展這樣一條路子。二是通過經濟區建設,探索在內陸不發達地區如何更好地加快開放開發,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路子。三是通過打破行政區劃限制,突破體制機制界限,探索不同行政區域之間如何建立良性發展機制,實現共同協調發展的路子。我覺得探索是多方面的,也是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的。

甘肅省天水市常常委、副市長柴金祥談《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