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市第三期村干部赴山東學習取經系列報道之十三:
今日取經他鄉 明日展翅飛翔
天水市赴山東學習村支書們在返程火車上熱議學習成果

(大莊鄉討論現場)
天水在線在山東濰坊開往天水的列車上報道 在山東濰坊的學習,雖然只有短暫的三天時間,但在村支書們的心中蕩起不小的漣漪,4月26日一踏上返程的列車,甘谷縣委組織部便組織村支書們以鄉鎮為單位開展了熱烈討論,并撰寫學習心得。

(古坡鄉討論現場)
古坡鄉楊家坪村的魏常余書記說,通過學習,感到深深的差距,以前思想太保守,膽小怕事,目光短淺,放不開手腳,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我認為首先的要解放思想。

(白家灣鄉梁家莊村胡小軍書記撰寫學習心得)
白家灣鄉蔣家灣村的蔣文海書記說,帶著黨組織的希望,我們奔赴千里之外的山東濰坊學習,通過專家講解、實地參觀,使我深深體會到做為一名村支書,就要象三元朱村的王樂義書記一樣,不怕吃苦,勇于創新,結合我村實際,將學習的成果體現在發展之中。

(大像山鎮熱烈討論)
大像山鎮白云村的村支書助理、大學生村官丁紅琴,是2008年工作的年輕干部,她感到發展農業產業化,科學技術要先行,因此要充分發揮遠程教育的優勢,引導農民科技致富,走產業化發展之路。

(磐安鎮討論現場)
磐安鎮燕家莊是著名的“燕家韭菜”的主產地,59歲的村支書燕想蛋就是“燕家韭菜”商標的注冊人,他說與壽光相比,我們有相似性,全村90%的土地種植了韭菜,一年產值可達600多萬元,但在標準化、規范化上還差的很遠,科技水平不高,沒有加工企業,產業鏈條單一,豐產不豐收是常有的事,回去后要在做大做強產業化上大做文章。
通過討論,大家普遍認為,這次學習收獲很大,確實是一次對思想的大解放,既開闊了眼界,又鼓足了信心。回去后,一是要向廣大村民宣傳好濰坊的產業化發展理念,進一步解放思想,結合實際,狠抓產業,在規;、標準化、產業化上狠下功夫;二是作為一名村黨支部書記,要放眼長遠,樹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意識,謀劃好本村的發展思路,真抓實干,開拓創新,將這次考察學習的收獲體現在發展成果上,不辜負市縣領導寄予的希望。

(禮辛鄉討論現場)
【編后語】此次天水市村黨支部書記農業產業化發展專題培訓班,是貫徹《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市委、市政府“1135”區域發展戰略,加快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步伐而采取的重大舉措。將分十二期對全市2000多名村支書在山東濰坊進行集中培訓,其規格之高、規模之大前所未有。這次大規模、全方位的培訓工作,是市委、市政府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提高村干部致富帶富能力的實際步驟,通過走出去觀摩學習交流,進一步開闊村干部視野,啟迪思路,轉變觀念,尋找差距,尋找出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真正實現我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在第三期學習中,天水在線派記者全程跟蹤報道,用大量的圖片、簡潔的文字將學習的全過程第一時間奉獻給大家,我們希望在村支書們受教育的同時,也讓關心和支持天水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朋友們進一步解放思想、開闊眼界,及時掌握發展信息,為我市早日走向農業產業化發展之路出謀劃策。

(武家河鄉討論現場)

(安遠鎮討論現場)

(古坡鄉瓦泉峪村黨支部書記王爭喜撰寫學習心得)

(學習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