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下午,天水在線走進禮縣紅河水庫攝影采風。備注:本文部分圖片為天水在線博友近期拍攝作品。)
秦皇湖:原名紅河湖、紅河水庫、橫河水庫,現水面是小高村原村址。位于甘肅省隴南市禮縣縣城東北,擁有水面3000余畝,自然條件良好。同時禮縣仰韶、先秦、三國文化在紅河一帶遺存豐富,是一處集地域特色、文化特色、綠色生態、觀光農業等多功能的景區。
此地北魏為陽廉縣轄地,明朝為橫河里,清朝為慕義里,1941年始置橫河鄉,1961年改建為紅河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紅河鄉建制。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為明顯的梁峁溝壑區,最高海拔2139米,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多屬河谷地區,氣候溫和,雨量較多,多山少川。土質多為黃土和紅粘土。農作物以小麥、玉米、洋芋為主。

紅河(橫河、峁水河)在境內長35公里,東至十字路,西至固城尖山溝。1958年經甘肅省水利廳及天水地區水利處等領導考察,在石咀、石溝兩村之間的樺樹汴處截流紅河河流,建一座水庫,命名為“雙石水庫”,設想把現在的茅廬山就是水中的一座小島,洞家溝、石溝(紅土溝)為水囊。領導走后,經當時天水地區水利處張工程師論證,洞家溝、石溝的流沙特別嚴重,就位移在這兩溝之上小高家莊邊處。小高人民發揚了龍江風格,進行搬遷,把莊基、園子、土地等2600多畝當了庫底。經禮縣、西河、天水三縣人民以背簍背為主旋律奏響了打壩樂曲。歷時一年多,于1959年秋,在暴雨交加的夜晚,大壩合垅。紅河水庫建成。灌區東至羅家堡西至祁山堡,有效灌溉面積20000余畝。
1959年,第一艘木制船進湖暢游。
1966年,兩艘木制漁船,船幫以(敬祝毛主席萬壽無疆/毛主席萬歲/萬萬歲/)的大紅標語進湖開始了捕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