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3日,天水市副市長霍衛平主持召開全市人工防雹工作會議,各縣區委、政府分管領導、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主任及市氣象局、各縣區氣象局負責人參加會議。

在聽取市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的匯報后,霍衛平指出,今年以來,全市氣候異常,雷電、冰雹、短時強降水等強對流天氣頻繁發生,災害性天氣呈現出發生時間早、范圍廣、頻次高、損失重等特點,全市先后出現了4次區域性冰雹,8次局地性冰雹,對農業生產造成了一定損失,人工影響天氣工作任務十分艱巨。
霍衛平強調,各縣區、市直相關部門要把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靠實工作責任,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加強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平臺和防災減災硬件建設,配強工作隊伍,強化應急值守,加大督查力度,切實把災害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一要建立農業防災減災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完善定期不定期會商機制,分析研判形勢,安排部署各項工作。二要建立左右聯動、上下貫通、高效快捷的自然災害科學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發布平臺和機制,進一步提升自然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急處置水平。三要加大對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工程運行管理的經費投入,確保工程正常運行。四要加強農業防災減災硬件設施建設,重點抓好人工影響天氣防雹增雨高炮作業網點、防霜機、“三防棚”等設施建設。五要加強農業保險工作,進一步擴大果品、玉米、馬鈴薯保險面積,啟動開展小麥保險工作,力爭實現小麥、玉米、馬鈴薯應保盡保,形成立體式、全方位、多渠道的農業防災減災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