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別就是三十年畫中戰友可安好
天水畫家尋找182團九連突擊隊老戰友

手捧畫作,豆興軍十分想念當年的戰友們
隨著電影《芳華》的熱播,引起了不少人對那個純真年代和芳華歲月的回憶和留戀。曾經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天水畫家豆興軍,常常看著當年給戰友們畫的速寫陷入無盡的思念之中。“親愛的戰友們,分別30年了,你們在哪里?現在都好嗎?”1月30日下午,記者從豆興軍那獲悉,目前畫中的戰友有3人已找到,得知大家現在生活得都很好,豆興軍十分欣慰,期待早一天將畫像送到戰友手中。
1
手捧畫像心中思念戰友
豆興軍告訴記者說,30年前,一次戰斗的前夕,他為即將奔赴戰場的十多位突擊隊員留下了極其珍貴的戰場速寫作品。30年過去了,每當他拿著這些泛黃的畫作,回憶起曾經的戰斗歲月,思念之情常常讓他夜不能寐。豆興軍回憶說,30多年前,他和戰友都是20歲左右的熱血青年,每天住在高溫、潮濕的貓耳洞內,殘酷的戰場環境,超乎人的想象,然而每個戰士為了祖國,為了理想和青春,卻沒有絲毫的退縮和倦怠。當時他們師部所轄的182團九連抽出了十多人參加戰時突擊隊,時任61師政治部戰地記者的豆興軍聽說第二天這些突擊隊員就要奔赴戰場時,出于對戰友的敬佩和不舍,他向上級提出要為這十多位即將出征的戰友每人畫張速寫,上級當即同意了。
雖然在一個部隊,他卻和這十多位戰友素不相識,為了畫好這些戰士的神態,他十分用心的花費了兩個多小時時間,為每一位即將出征的戰友都留下了一幅極其珍貴的戰時速寫畫,真實記錄了那段刻骨銘心的歷史。雖然過去30多年了,當記者看到當年豆興軍為戰友們留下的速寫畫時,依然能感受到來自那個年代的濃烈氣息,在豆興軍的筆下,這些戰士或稚嫩或帥氣或視死如歸的神情和氣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每一幅速寫畫上,戰士都留下了親筆簽名,這是極其珍貴的歷史資料也是記錄他們芳華歲月的最珍貴的實物。
2
畫中3位戰友已找到
1月30日下午,記者從豆興軍那得到消息,經多方打聽和聯系,目前豆興軍已經和當年的182團九連突擊隊中的戰斗英雄欒智平、郭乃夫和劉康昶3人取得了聯系。得知大家全部安好,而且生活得很幸福時,豆興軍感到非常的欣慰。據了解,畫中的戰斗英雄欒智平,1986年10月,在收復某高地的戰斗中,他率領左路尖刀班深入敵后,以極少的代價取得了極大的勝利,戰后,欒智平被成都軍區記一等功,1987年5月被中央軍委授予“戰斗英雄”稱號,先后榮立三等功6次,二等功1次,1998年轉業地方,連續三年被評為陜西省優秀民警,現在是陜西省公安廳交警總隊某支隊二大隊副大隊長。
豆興軍畫中的另一位戰友郭乃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豆興軍尋找他的消息后十分激動,也及時與豆興軍取得了聯系。據郭乃夫說,他當時參加了1986年“10·19”突擊撥點戰,戰役中受輕傷,榮立二等功。1998年退伍后復轉到陜西省安康市一所中學當人民教師,現在已經是正高級職稱,他們全家現在生活得都非常幸福。郭乃夫在電話采訪中告訴記者,30年后能夠在微信中看到當年豆興軍老師為他所創作的戰前速寫畫,非常激動,也非常感慨,他很高興豆興軍老師在30年后還牽掛著當年的戰友。回憶當年豆興軍為他們突擊隊員畫像時的情景,郭乃夫說當時部隊軍紀很嚴,軍帽要戴端正,風紀扣要系緊,但當時為了表現人物情景,豆興軍要求他不要系風紀扣,這樣畫出來讓他更帥氣些,而且他還讓我把鋼盔掛在沖鋒槍上,這樣就留下了當時那張臨上戰場前十分傳神的速寫。蘭州晚報記者哈麗娜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