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蹤老子 問道天水
眾專家力證“尹喜故里”是清水

4月8日,清明時節,中國老子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毛澤東思想研究院副院長邱鋒先生、世界老子文化學會西北辦事處主任李生英先生、寶雞市老子文化研究會易瑄承會長、樓觀臺道文化研究會鄧銀海會長、西安老子文化研究會會長閆靖元、臨洮老子文化研究會等老子文化研究機構負責人和專家學者一行40余人,受天水老子文化學會的邀請,齊聚天水,尋根問祖,通過實地考察,探究道德傳承,共譜文化發展。通過查找《水經注》等文獻資料和實地考察,眾多專家形成了共識,在老子《道德經》形成過程中,尹喜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經專家論證位于清水縣隴東鎮的尹道寺村就是“尹喜故里”。

來自全國各省市老子文化研究機構的專家學者40余人,先后對我市麥積區伯陽鎮的著名古剎——柏林觀、清水花石崖景區、清水縣隴東鎮尹道寺村的尹喜廟等與老子,尹喜有關的歷史遺存進行了詳盡的考察。

在柏林觀,今年78歲的中國老子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鋒,在觀內看到早前出土的記錄柏林觀歷史的石碑時,激動不已,雖然年代久遠,石碑上的字跡已經模糊,但邱鋒院長仍蹲在石碑前,仔細辨認著上面的字跡,對天水擁有如此珍貴的文化寶藏而贊嘆不已。

(中國老子文化研究院院長邱鋒先生接受媒體采訪)
他說,天水文化資源深厚,此次研學之行第一站便讓他感到驚喜,早就聽聞天水與老子的淵源,今天可以親眼看到感覺十分榮幸。此次老子文化研學之行也是響應黨中央倡導的民族復興、文化復興,老子文化不僅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文化,也是人類史上的優秀文化,老子文化的理念很科學、很先進、很現代。,所蘊含的真理性不會隨時間的推移、時代的變遷、歷史的發展有所減弱或改變,而是歷久而彌新,洋溢著旺盛的生命力。在考察了伯陽柏林觀后,專家們一致認為,《道德經》成熟并向天下發布的地方就在天水柏林觀。

在清水花石崖景區,專家們一邊欣賞花石崖壯觀瑰麗的自然景觀,一邊追尋老子的遺跡。并現場進行了學術探討和交流,進一步明確了老子及道德經形成,尹喜與老子的關系,尹喜的重要貢獻等。

考察最后一站,專家們一同來到清水縣隴東鎮的尹道寺村考察。據了解,尹道寺村自上世紀80年代起便有尹喜廟。尹喜為老子的嫡傳弟子,是老子《道德經》的傳承人,對老子著成《道德經》有著很大的貢獻。專家們在考察了尹喜廟后,又結合史料記載,鄭重得將尹道寺村正式確定為“尹喜故里”,并將寫有“尹喜故里”的題字懸掛在尹喜廟門前,至此,對“尹喜故里在哪里?”的爭論終于有了答案,也肯定了天水的又一珍貴文化資源。對于眾多專家學者的這一重要論斷,天水的眾多媒體也對相關專家進行了采訪。
隨后,專家一行還先后考察了天水玉泉觀,麥積山,卦臺山,大地灣等文化遺跡,進一步加深了對天水文化的了解。

據悉,專家們此次的天水之行,是受到老子文化的感召,懷著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虔敬之心,探訪老子文化的足跡,懷著向先賢學習、對智慧追隨的謙卑態度,弘揚老子的文化與精神,守護中華民族的文化根源。

在天水師院召開的“尋蹤老子 問道天水”學術交流會上,天水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天水老子文化學會名譽會長安志宏圍繞天水伯陽地名與老子、尹喜的關系、尹喜棄官求道、尹喜與老子相遇、“述而不作”流行時尚、《道德經》記錄、整理、加工及完成過程等做了深入闡釋。中國老子文化研究院院長邱峰從老子生平事跡新發現、《老子》求真校勘研究的新進展、《老子》帛書內容的新感悟、老子思想及實踐等方面做了專題報告。

通過此次考察交流和學術研討,專家們一致確定并公布了尹喜故里是清水這一重要成果,將天水的老子文化研究提升到一個新階段,老子文化也必將成為天水的又一重要文化資源,進一步助力天水經濟文化的發展。

(在麥積區伯陽鎮柏林觀考察)

(在天水市麥積區伯陽鎮興仁小學考察)

(在清水縣花石崖考察)

(在清水縣隴東鎮尹道寺考察)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