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山村:黨旗映紅脫貧路

昔日塵土飛揚的通村道路變成了平整通達的水泥硬化路面,低矮狹小的土坯房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新磚房;清澈、安全的自來水接通到家家戶戶,田地里的傳統作物,已被蘋果、花椒等價值更高的經濟作物替代,功能齊全的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村衛生室格外顯眼,文化廣場、健身設施、文化舞臺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隨著脫貧攻堅的持續深入,一項項民生項目、一件件惠民實事,正在悄然改變著秦安縣王鋪鎮師山村村容村貌和群眾生活。

師山村位于秦安縣王鋪鎮東南部10公里,全村轄3個自然村,總人口178戶822 人,黨員27名,其中女黨員7名。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8戶489人,貧困發生率為59.49%。屬深度貧困村之一,也是全縣5個未脫貧村之一。自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師山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積極推進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互融共促,圍繞產業、基礎、民生、生態等重點領域創新舉措、綜合施策、精準發力,交出了一份脫貧與發展的亮麗答卷。

經過6年鏖戰,廣大黨員群眾奮力攻堅,全村105戶512人實現穩定脫貧,貧困人口減少到7戶28人,貧困發生率從59.49%下降到3.8%,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即將實現。
星火燃壯志脫貧黨旗紅
——秦安縣王鋪鎮師山村黨建促脫貧側記
□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胡麗霞 邵蘭霞 李旺旺 攝影:天水在線

(資料圖片:組織黨員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活動)
走進六月的秦安縣王鋪鎮師山村,青山環繞,綠樹成蔭,干凈平坦的水泥路旁鮮花怒放;漫山遍野的梯田里花椒和蘋果長勢正旺;文化廣場上單杠、踏力器等健身設施一應俱全……

師山村位于秦安縣王鋪鎮東南部10公里,全村轄3個自然村,總人口178戶822人,黨員27名,其中女黨員7名。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08戶489人,貧困發生率為59.49%,屬深度貧困村之一,也是全縣5個未脫貧村之一。昔日的師山村地處深溝,三個自然村都沒有一條像樣的路,遇到雨雪天,村民根本無法出行。是什么讓曾經這樣一個沒有道路、沒有產業、沒有水吃的落后小山村用短短幾年的時間發展成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的美麗鄉村?

“要脫貧,要致富就要有個好支部,有個好帶頭人。”師山村黨支部書記王曉飛的話給出了答案。
師山村屬于省軍區和省農墾集團共同幫扶,為了啃下這塊最難啃的硬骨頭,省農墾公司下派最得力的骨干陶星宇擔任第一書記。今年年初,省軍區又下派了省軍區轉業干部工作辦公室主任賈杰進行幫扶工作。

(今年年初,省軍區又下派了省軍區轉業干部工作辦公室主任賈杰進行幫扶工作。 )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就要有打硬仗的決心和信心。”賈杰以軍人的風格和姿態投身到脫貧攻堅工作中。然而,他很快就發現,村民對村上的工作不熱心、不配合,甚至一些村民百般阻撓。

(資料圖片:志愿者集中拆除空心院)

(資料圖片:組織群眾召開社員大會)

(資料圖片:為師山村脫貧攻堅作出貢獻的群眾頒發獎牌)
說給群眾看,不如帶著群眾干。賈杰帶著村上“兩委”班子,從修路、建橋、改廁、建文化廣場、整治村容村貌開始,制定了詳細的計劃表,掛圖作戰。
剛開始一些村民不愿意自家的荒地被占,有些鄰里因為門前的一些柴草打架。賈杰除了自己做工作,發動村上的老支書、老黨員率先垂范。
為了更好發揮黨員和一些積極分子的先鋒模范作用,賈杰在村上開展了“美麗家園”建設志愿服務隊工作,由村支書王曉飛擔任隊長,每個月在村上開展先進表彰活動。看著周圍的村民不僅成了先進,而且還有著豐厚的獎勵。
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要求加入“美麗家園”建設志愿服務隊,如今志愿服務隊已經由最初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的45人。

常屲組的老黨員李志杰是志愿服務隊最早的成員,如今他走到哪里就將表率做到哪里。60多歲的他曾任師山村常屲組的老支書,年輕時帶領村民與貧窮做斗爭,如今他依然活躍在各個需要黨員的地方,彰顯了一個老黨員的責任與擔當。在他看來,親歷了蚰蜒路變水泥路,路燈亮了、橋修了,常屲組村民祖祖輩輩出行難的問題解決了,更應該一心一意跟黨走。“黨帶領我們向美好的生活前進,還有什么理由拖后腿。”李志杰說。

常屲組沒有文化廣場,村民的文化活動不能開展,黨的凝聚力不能體現,賈杰了解情況后,開始著手考慮文化廣場建設的問題。常屲組沒有大面積的平坦土地,當他發現李多明和另一村民的近1000平方米荒地適合做廣場時,賈杰抱著試試的態度找他們談話,沒想到,兩人一聽立馬答應把土地讓出來做廣場,這讓賈杰有點意外。

而在李多明看來,一個外鄉人都能為村里的事情忙前忙后,自己更不應該落后。50多歲的李多明,自從穿上了紅馬甲,干活更是不用說。“路通了,村里的環境好了,我們脫貧就更有信心。”

(師山村文體活動廣場)

(師山村文體活動廣場)
如今,師山村建成了260平方米的黨群服務中心、66平方米的村衛生室、文體活動廣場3處,實施村組道路硬化3.7公里,實施小巷道硬化4.15萬平方米,新修產業路9.8公里,全村通上了水泥路,吃上了自來水,發展起了花椒、蘋果、金銀花產業。

(師山村花椒產業)

(師山村蘋果產業)
如今的師山村,寬敞明亮的新磚房、功能齊全的黨群服務中心、標準化村衛生室格外顯眼,文化廣場、健身設施、文化舞臺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產業成了風景,人人爭當先進,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隨著脫貧攻堅的持續深入,一幅美麗的鄉村新圖景徐徐展開。

(王鋪鎮師山村李亞亞家)

(師山村農產品加工銷售扶貧車間)

(師山村農產品加工銷售扶貧車間)

(師山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師山村文體活動廣場)

(師山村文體活動廣場)

(師山村文體活動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