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谷縣西坪村
山溝里好消息連連(新春走基層)
本報記者 王錦濤

原標題:山溝里好消息連連(新春走基層)
臘月十六,雪后初晴,翻山梁、穿溝道,順著硬化路,記者來到甘肅省甘谷縣磐安鎮西坪村。
群山環抱的西坪村,被“鎖”在三縣交界處,曾是全縣最后3個貧困村之一:163戶人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有95戶,貧困發生率達60.58%。
以往,三九四九,墻根底下一蹲。如今,正是冬閑時節,村里卻很少有人閑著。
“如今啊,工夫都花在了農田里,架豆王長不好都難。”村民王國平說。
原來,這些年為了找準脫貧路子,各級干部遍訪農戶、調研分析,請專家、找把式,為西坪村“把脈”,最后因地制宜找準了特色產業——種植架豆王,村里的海拔、氣候剛合適。
“黨組織為咱找出路,只要肯干,土里能生金。”王國平在自家地里種下了兩畝架豆王。他悉心照料,去年就獲得豐收,兩畝架豆王一共掙了1萬多元。
“去年,村上發展基建,用工的地方多,我得空就去打工,每天能掙120元。”王國平算了筆賬,架豆王的收入,加上自己務工掙下幾千元,在外地務工的兒子過年能帶回近3萬元。全家人年收入4萬多元,人均純收入過了萬。
村里人都直說沒想到,山溝里種出緊俏菜,縣里的合作社上門收購架豆王。如今,全村種植的架豆王達到300多畝,戶均增收1萬元。
如今的西坪村,晚上亮起了路燈,建成了文化廣場,健身器材一應俱全。原來的青泥灘,被打造成河堤風情線,流水潺潺。這家蓋新房,那家娶媳婦,還有人家買了車。去年,西坪村整體脫了貧。山下的大標語振奮人心: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產業起步,西坪人珍惜來之不易的好日子。如今,村里又建成3座養殖場,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運營,圈養一年出欄。“我也打算入伙養牛。集中養牛,集體出售,自己少操心,還能賣上好價錢。”王國平信心滿滿。
“咱這山溝里好消息連連,日子越過越紅火。”王國平起身,給爐子里添了塊硬柴,本就很旺的爐膛,火苗又往上躥了一節。
《 人民日報 》( 2021年02月03日 第 01 版)
友情鏈接:
甘谷:集中力量攻克最后貧困堡壘
——磐安鎮西坪村
□ 天水在線2020年10月29日發布

地處磐安鎮南部后山區的西坪村,距鎮區28.5公里。全村163戶村民分為4個村民小組,散居在3個自然村,2013年確定建檔立卡貧困戶95戶45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60.58%。經過幾年精準扶貧實踐,至2019年底,西坪村尚有未脫貧人口12戶51人,貧困發生率降至6.75%。盡管如此,西坪村仍成為目前甘谷縣最后3個未脫貧的貧困村之一。自精準扶貧掛牌督戰工作開展以來,在市、縣、鎮、村四級的合力攻堅下,各幫扶單位和干部群眾握指成拳,集中發力,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全面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干群上下一心繪就脫貧奔小康的動人畫卷……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甘谷縣按照“四個不摘”要求,突出“攻克最后堡壘”和“鞏固脫貧成效”兩大主題,全力以赴排隱患、補短板、強弱項、防風險,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質量和成效,確保脫貧攻堅戰圓滿收官。

面對交賬之年、收官之戰,縣委、縣政府始終保持思想不放松、精力不轉移、工作不松勁,緊盯短板弱項,9名縣委常委、分管縣級領導掛牌作戰3個剩余貧困村和7個貧困發生率大于2%的已退出貧困村,鄉鎮科級干部掛牌作戰4585名未脫貧人口,駐村干部、幫扶責任人、村干部掛牌作戰816戶4602名脫貧監測人口和1924戶8890名邊緣人口,定期研究調度,靠前指揮作戰,整合資金3207萬元實施3大類11個重點項目,全面補齊差距短板。

“短短半年時間,村上的變化真的是太大了。”這段時間的西坪村,無論是在家的還是在外務工的村民,都對村里的變化充滿著感慨。這句發自內心的感嘆,宣告了向過去因為貧困而自卑的告別,喚起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拖后腿的原因是因為立地條件差,交通出行不暢。”作為鄉鎮包片領導,磐安鎮副鎮長、后山片的片長張龍祥對西坪村的情況了如指掌。他說,西坪村平均海拔2280米,屬典型的高山區,氣候冷涼,植物生長期短,耕地少且全部為陡坡地,可開發利用資源少。加之滑坡險段較多,依山而建的房屋地基不穩,隱患較多。全村3個自然村相距都在3公里以上,村域內所有道路沿河壩延伸,路面路基冬季結冰、夏季水毀嚴重,群眾出行不便,農產品想走出大山更是成了奢望。

西坪村的蛻變,是從今年3月開始的。
改造危房、新修河堤、整治庭院……自今年3月以來,西坪村機器轟鳴,人聲鼎沸,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治理、公共服務提升、扶持主導產業等工程依次實施。按照甘肅省掛牌督戰的要求,甘谷縣下大力氣抓重點、排隱患,補短板、強弱項,制定脫貧攻堅掛牌督戰方案,強力推進各項扶貧政策落地落實。

為了確保西坪村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磐安鎮成立了由鎮黨委書記擔任組長,黨委副書記、鎮長和包片副鎮長及其他三位科級領導干部任副組長,村“兩委”班子成員及駐村幫扶工作隊為成員的西坪村脫貧攻堅掛牌督戰領導小組。“由駐村幫扶工作隊和13名幫扶責任人對西坪村所有貧困戶實行分包聯系制度,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一戶一策’脫貧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幫扶計劃。”張龍祥擔任著磐安鎮西坪村脫貧攻堅掛牌督戰領導小組副組長,他說,“除了未脫貧的12戶51人,我們還緊盯村里4戶17人脫貧監測人口、9戶43人非貧困邊緣人口,制定詳細幫扶計劃,強弱項補短板,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掛牌督戰以來,西坪村實施了環境面貌提升工程,持續開展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全力打造沐浴梁至西坪岸峪人居環境整治示范片帶建設,實施公路綠化30公里,栽植綠化樹種11000株。清理垃圾堆、柴草堆、糞堆2500平方米,拆除危房65戶1550平方米,拆除牛棚、柴草棚35處350平方米,清理草料場4個,拆除殘垣斷壁350米。同時,改造維修屋頂57座,修補墻體85座,砌筑院墻530米,庭院鋪磚60戶,改造衛生廁所70戶,改造存量危房36座。在西坪組建設景觀工程2處,在岸峪組建設文化廣場2處,安裝體育健身器材1套,建成了河堤風情線,全村綠化面積達8600平方米,人居環境得到了徹底改善。

“以前這一片都是爛泥灘,冬天的時候路面結冰走不成,夏天的時候水漫到路上把垃圾沖的到處都是。村里的路上也又臟又亂,牛糞、豬糞隨處可見,環境就是臟亂差。誰能想到,幾個月的時間,河堤修建起來了,綠化樹種上了,村里干凈整潔,我活了67歲,還能像生活在城市的公園里一樣。”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平安坐在河堤邊新修建的休閑長廊里,指著河堤風情線樂呵呵地說。

“3年前我剛到村上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時,沿著通村公路一路上來,到好稍科村后,通往西坪村的道路都沒有硬化。村里全是‘水泥路’,一下雨,坑坑洼洼的路面到處是積水和稀泥,都沒處下腳,村民根本不敢出門。”西坪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郭一波說。

2017年6月,村上西坪、對屲溝兩個自然村依托項目硬化了主干道路。2018年,岸峪自然村也將道路全部硬化。至此,西坪村人終于告別了“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腳泥”的時代。今年,村里又拓寬了好稍科—岸峪、岸峪—武山棋盤、張口石路口—對屲溝、岸峪上河灣道路這4條公路,共18.3公里,還修筑了河堤1850米,維修加固護坡12處160米,大大提升了村里的基礎設施。

為了讓群眾真正實現脫貧致富,西坪村把種養產業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富民之策,不斷扶優做強特色產業。

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西坪村一方面新發展種植中藥材冬花120畝、架豆王310畝,其中冬花套種架豆王試驗田10畝,預計每戶貧困戶可增收1.1萬元以上。另一方面,外出務工是群眾增加收入的一大來源,西坪村積極動員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就地打工,今年已輸轉人員228人,與村內施工隊協商就地解決務工110人。除此之外,村上還啟動了3處養殖小區建設,計劃養殖黃牛120頭,預計每戶可增收0.6—1萬元。

危房變身青瓦白墻小院落,貧困戶有了致富產業,崎嶇土路變坦途……西坪村,這個甘谷縣西南部最為偏遠的行政村,在村干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共同努力下,走上了一條產業興村、生態宜居的蛻變之路。

(甘谷縣磐安鎮西坪村)

(甘谷縣磐安鎮西坪村興旺養殖場)

(甘谷縣磐安鎮西坪村夢想農場)

(甘谷縣磐安鎮西坪村夢想農場)

(甘谷縣磐安鎮西坪村農場)

(甘谷縣磐安鎮西坪村農場)

(甘谷縣磐安鎮西坪村夢想農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