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組部、農業農村部等六部委選派38名農業科技專家組成3個科技特派團,赴我市麥積區、秦安縣、張家川縣開展小麥、馬鈴薯、蘋果、特色蔬菜等17個產業對口幫扶。科技特派團成員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多次赴幫扶縣區開展工作,在產業發展方面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辦法措施,為我市產業發展貢獻了力量。
一是積極溝通對接,制定幫扶計劃。麥積、秦安、張家川3個縣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幫扶工作,主動加強與科技特派團的溝通銜接,及時召開幫扶工作啟動會,與各科技特派團成員簽訂《服務承諾書》。科技特派團組建后,各成員第一時間深入生產一線,了解掌握幫扶縣區產業發展現狀,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技術瓶頸,并與幫扶縣區黨委、政府和組織、農業農村、科技等部門及當地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座談交流,研究制定了《國家鄉村振興科技特派團幫扶2022年工作計劃》,為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技術幫扶奠定了基礎。
二是深入開展調研,提出破題方案。在掌握縣區產業總體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各產業組成員分產業深入產業片帶、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開展調研,解剖麻雀,針對性地提出破解難題的方案。麥積區科技特派團深入天水昊源農藝有限公司標準化蘋果、天水眾興菌業有限公司金針菇等生產基地開展調研,結合相關產業發展提出了指導意見建議;張家川縣科技特派在張家川鎮園樹村、木河鄉下渠村、大陽鎮雙廟村等冬小麥秋播區域開展調研,提出了張家川縣發展冬小麥合理化產業布局的建議;秦安縣科技特派團現場察看秦安縣王鋪鎮萬畝馬鈴薯繁育基地馬鈴薯受旱和病蟲害發生情況,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治理措施。今年以來,科技特派團先后組織168人次深入幫扶縣區開展專題調研16次,提出合理化意見建議41條。
三是緊盯瓶頸難題,開展服務指導。各科技特派團緊盯幫扶縣區產業發展瓶頸難題和關鍵環節,赴幫扶縣區開展技術服務指導,幫扶成效明顯。張家川縣科技特派團小麥產業組結合2022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建設補助項目,在張家川縣建立1個萬畝小麥集中連片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個500畝農業技術集成創新基地、1個100畝核心攻關基地,在渠子梁流域建立以蘭大211為主的良種擴繁基地3000畝。秦安縣科技特派團馬鈴薯產業組結合秦安縣馬鈴薯產業發展實際,組織引進天薯系列新品種4個,蘋果產業組組織引進三瑞系列蘋果新品種3個。麥積區科技特派團小麥產業組結合2022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與建設補助項目舉辦了科技特派團小麥產業培訓班。今年以來,各科技特派團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9期、培訓農民2762人次、技術指導服務37場次、指導農民和當地技術人員1320人次。
四是整合市縣資源,充實幫扶力量。市農業農村局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人才優勢,抽調市縣農技專家、技術人員86名,充實到科技特派團,配合17個產業組開展工作。市農科所整合蔬菜、油菜等相關專業技術人才,積極配合秦安縣科技特派團團長呂汰同志深入秦安、張家川等縣區開展“組團式”技術幫扶。秦安縣整合科技特派團和省內外及市縣專家及技術人員35名,成立了蘋果、桃、馬鈴薯、蔬菜科技專家大院,采取“專家+大院+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借助“科技+人才”賦能鄉村振興,助推區域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得到了服務對象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