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進一步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敬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向所有偉大的母親們表達感激之情,天水民俗博物館在5月12日組織開展了母親節親子社教活動,以筑牢母子之間血濃于水、融洽共處的親情和相互間親密交流共同成長的心靈通道。

慈母手中線札扎弄機杼——織布機體驗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唐代詩人孟郊的《游子吟》詩歌回憶中,我們開始了此次母親節親子社教活動。

活動伊始,社教專員引導青少年在楊家樓觀看我館陳列的織布機實物,建立了對織布機的直觀印象;隨后,大家來到戲苑,社教專員向青少年提出“上也攔,下也攔,當中一條鯉魚竄”的謎語,引出了織布機;接下來,社教專員向小朋友們介紹關于織布機的古詩詞,講述織布機對于人類生活的重要性;最后,大家一起動手體驗,用簡易織布機織出一條小毛線布。通過此次體驗活動,青少年們了解了母親為自己成長所付出的艱辛,理解了母親對自己的期望,弘揚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

“艾”意相隨感恩母親節——艾草錘制作
艾草被中醫稱為百草之王,擁有良好的治療功效。《本草綱目》載:艾葉能灸百病。中醫認為,艾灸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調和臟腑、補益陽氣、保健強身、防治疾病等功效。

小小艾草錘,傳遞大溫情。活動伊始,社教專員帶領青少年們通過看、聞的方式了解了艾草、決明子等中藥材,了解了中藥中“諸藥以草為本”的說法。一縷藥香,跨越古今,演繹著中醫藥的根深葉茂,續寫著艾灸之術的生生不息,也延續著中醫藥文化的傳統之美和豐厚內涵。接著,青少年們開始親手制作富有個性特色的艾草錘,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自己的母親,并現場為母親捶背按摩傳達愛意、續寫溫情。
母親節活動作為感恩教育的繼續與延伸,對青少年進行了責任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更是傳承和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中醫藥文化,普及中草藥知識,提升健康素養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

天水民俗博物館以母親節為契機,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節日相融合,通過手工制作的方式將傳統文化的知識性和趣味性融為一體,著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教活動教育品牌,努力發揮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和教育職能,讓天水民俗博物館成為青少年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和民俗文化教育的“第二課堂”。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