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傳統文化里,龍象征著祥瑞、權威與力量,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舞龍作為一項古老的民俗活動,起源久遠,它融合了舞蹈、雜技、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以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2月11日(正月十四)下午,天水民俗博物館組織了一場別具一格的草編舞龍活動,吸引了眾多外地游客駐足觀看,為蛇年新春增添了一抹亮麗色彩。

活動過程中,社教專員借助PPT展示,深入淺出地為大家講述了草編舞龍的起源、發展歷程及深遠影響。民間藝人蔣立仁老師講述了自己編制草龍的靈感來源、創作技巧、所用材料、編制方法、舞龍技巧及豐富寓意等。

隨后,蔣老師現場進行了舞草龍表演。草龍龍頭逼真生動,龍眼炯炯有神,龍身蜿蜒流暢,龍尾靈動飛揚,并有九條小龍相伴。伴隨著激昂的鑼鼓聲響起,草龍騰空而起,時而盤旋、時而穿梭,蜿蜒前行。龍身隨著舞者的動作起伏翻騰,九條小龍乖巧相伴,更添幾分活潑與靈動。所到之處瞬間點燃現場觀眾的熱情,整個活動現場滿是歡騰與喜悅。
一位參與活動的外地孩子興奮地說:“舞草龍太有意思了。在春節期間,在龍城天水,能參與舞草龍體驗,感受到了別樣的中國年。”

這場草編舞龍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駐足觀賞。孩子們歡呼雀躍,滿是新奇與興奮;老人們面帶微笑,眼中流露出欣慰之情。在這此起彼伏的歡呼和吶喊聲中,每個人都在心底默默許下對新一年的美好心愿,愿新的一年如這騰飛的草龍一般,充滿希望,蓬勃向上。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