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尋春,觸摸自然脈絡
——天水民俗博物館開展“草木染蛋”社會教育活動

4月5日,天水民俗博物館開展了一場名為“清明尋春,觸摸自然脈絡——草木染蛋課”社教活動,30多名青少年參與其中,沉浸式體驗了傳統節日與自然探索交融的魅力。

活動開始,社教老師以領讀元曲《慶東原・暖日宜乘轎》,講解清明節的由來、傳統習俗、文化內涵及傳統禮儀,讓青少年對清明節傳統習俗有了更深了解。
隨后,孩子們分成5小組開啟清明踏春。他們穿梭于各院落,欣賞精美建筑,感受歷史的厚重,并借助館內展陳,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在植物觀察環節,青少年們來到后花園,仔細觀察植物的葉片紋理、花朵形態,認真聆聽工作人員講解植物的生長習性與環境特點,幫助孩子們全方位感知自然。
草木染蛋環節,社教老師在詳細介紹染蛋制作流程的同時,從植物染料的挑選,到煮染、包裹、晾曬等都進行了示范。青少年們快速行動起來,在院落中精心挑選樹葉、花瓣等天然材料,小心翼翼地將它們與雞蛋組合,再經過一道道工序的精心制作。不一會兒,一個個色彩繽紛、獨具匠心的草木染蛋新鮮出爐,就像春天里爭奇斗艷的花朵,散發著自然與藝術的魅力。

活動總結分享環節,孩子們踴躍發言。分享尋找植物材料時的有趣發現,以及對清明節傳統文化的全新認識。這次活動,為青少年搭建了一座親近自然、傳承文化的橋梁,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播下了熱愛傳統、熱愛自然的種子。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