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3日,“篤慶錫光——贛博與民間收藏錫器精品展”在天水民俗博物館臨時展廳(北宅子)正式開展。此次展覽由天水民俗博物館與贛州市博物館聯合主辦,贛南師范大學客家民俗博物館、大余鎢都礦物晶體博物館、上猶縣博物館協辦,展期將持續至9月12日,為期兩個月。
錫作為“五金”之一,其制品歷史悠久,兼具實用性與文化性。從公元前2700年埃及金字塔中的錫制品,到我國商周時期用于青銅器鑄造、明清時期走向興盛的錫器發展歷程,錫器不僅是生活器具的載體,更凝結著不同時代的審美風尚與社會記憶,成為研究歷史文化的重要實物佐證。

本次展覽以錫文化脈絡為線索,分“大錫春秋”“向錫而生”“錫藝生輝”三個單元,集中展示錫礦石、制錫工具、錫器文物及工藝品、史料書籍等各類展品188件。其中,錫礦石標本直觀呈現天然錫礦的原始形態與礦產特征;制錫工具涵蓋冶煉、鍛打、雕刻等流程傳統器具,完整還原手工制錫技藝;各式錫器則包含實用器皿與工藝珍品,其造型紋飾折射出不同時期的生活方式與審美取向。
“載錫之光百祿是荷,則篤其慶萬福攸同!”錫器文化充分體現了中華文明具有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此誠邀廣大觀眾攜親帶友走進天水民俗博物館展廳(北宅子),近距離感受錫文化的藝術魅力與深厚內涵。
(來源:天水市博物館 轉載: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