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水簾洞檢查工作
天水在線訊 10月16日,由江蘇省文物局局長王慧芳、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帶領的國家文物執法督查組在省文化廳廳長、省文物局負責人馬少青、省文物局副局長廖北遠、省文物廳辦公室主任、計財處處長馬玉萍、副市長趙衛東、市政府副秘書長雷天錄、市文物局局長蘇定武、副局長張四龍、武山縣委書記溫利平、縣長劉長江、副縣長常飛的陪同下,赴武山縣就文物執法、水簾洞和木梯寺石窟等重點文物保護等工作進行了深入細致地督查。

市、縣領導陪同檢查
武山縣長劉長江代表縣委、縣政府從六個方面對我縣文物保護工作情況進行了匯報。一是明確認識,強化宣傳,營造良好的文物保護工作氛圍。通過多途徑,多形式,對《文物保護法》進行了廣泛的宣傳,提高了全社會對文物安全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在全縣形成了珍惜文物、保護文物的良好氛圍。二是全面落實“四有”工作,全力推進文物保護單位等級晉升。狠抓文保單位“四有”工作落實,對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劃定保護范圍,設立標志碑,建立記錄檔案,設立號門管理機構或確定專人管理,2006年木梯寺晉升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是積極爭取項目,夯實文保基礎。把爭取項目作為加強文物管護的重要舉措,千方百計爭取項目資金,加強了木梯寺石窟安全防盜保護工程、水簾洞和木梯寺山門及景區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四是完善保護制度,明確保護職責。創建了縣博物館館員聯系文單位及野外文物點的制度,明確了工作范圍、責任和學習內容與研究方向。建立了責任制度,由縣文管部門與博物館、文管所等文保單位和業余文保員層層簽定年度《文物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分解靠實了責任。五是加強組織領導,組建專業隊伍。及時成立了縣文物局,沖破編制限制,爭取落實編制39名。目前,已配備工作人員16名。在野外文物點篩選了村、組兩級業余文物保護人員,并建檔管理,全縣形成了“縣、鄉、村、組”四級保護網絡,同時,強化了人員培訓,提高了認識、能力和水平,確保了各級各類文物的安全。六是全力以赴搞好國家文物局幫扶的配合工作。國家文物局將我縣列為扶貧點,是我們維修保護文物千載難逢的機遇,可以說,我縣的文保工作迎來了春天,為此,我們全力配合搞好有關扶貧工作,水簾洞、木梯寺和官寺等文物維修保護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基本就緒,棋盤小學建成投用,它不僅惠及當地百姓,而且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江蘇省文物局局長王慧芳(右)、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左)在座談會上
在聽取了劉長江縣長的匯報后,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指出,近兩年武山縣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建立了文保專門機構,組建專業隊伍,加強組織領導,重抓了國家文物局幫扶的配合,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和文保項目實施前期準備,落實了文保單位“四有”,啟動了文普工作,等等,這些扎實有效的工作,使武山的文保工作得到了較大的改觀,文保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關于今后我縣的文物保護工作,張局長提出了四點具體要求:一是認真落實國務院的通知要求,切實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武山縣是文化大縣,文物點多,普查工作量大面寬,加之國家文物局正在幫扶武山,因此,武山縣一定要作為一面旗幟,始終走在前面,為全國作好表率。二是一定要抓緊抓好申遺工作。水簾洞作為古絲綢之路的文物遺產點,是全國41個、全省11個備選點之一,它的申遺是事關我國與其它國家共同申遺的大事,要全力抓好本體與環境治理,重點要下大力氣搞好環境整治,首要的是建好景區道路,同時,要理順管理體制,旅游服務等職能要與石窟管理體制一致。其它工作也要同步抓好,力爭申遺成功,為民族、為國家爭光。三是盡快落實文保單位“四有”,全力搞好項目前期工作。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將 “四有”落實到位。抓好官寺搬遷等工作,力爭在明年建成博物館,并將其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精品工程;搞好水簾洞和木梯寺保護方案的完善、報批以及整個幫扶工作中文保項目的年度詳細計劃制定等工作,爭取在11月初專題召開一次國家文物局辦公會議,一次性議定武山今明兩年及近幾年的扶貧項目計劃。四是加強文物保護的機構和隊伍。要堅持“熱愛文物事業,專業性較強,富有責任心,工作作風扎實”的原則,借助文物普查這個機會,將優秀人才選配充實到文保隊伍之中,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同時,建好班子,并將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夯實文保工作的堅實基礎。

在木梯寺檢查工作
江蘇省文物局局長王慧芳指出,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再一次來武山,親自檢查工作,充分說明了國家文物局對武山工作的高度重視,特別武山的各項工作能夠得到張局長的肯定是很難得的,他又明確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要求,而且針對性、操作性和指導性很強。可以說這次不僅是督查,也是一次現場辦公,望武山縣搶抓機遇,以此次督察為契機,進一步靠實責任,強化舉措,加大力度,扎實工作,嚴格按照張局長的指示,將各項工作抓緊、抓實。相信這次督查將有力地推動和促進武山的各項工作,武山的文保工作一定能夠再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