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此春意漸濃之時,迎來了武山縣“兩會”的勝利召開。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圍繞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突出優勢產業培育,提升產業化經營水平,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

一是著力提升蔬菜首位產業。堅持把蔬菜作為戰略主導產業和區域首位產業,落實財政獎補資金1000萬元,繼續實施以“一園一區四片兩帶”為重點的蔬菜產業發展戰略。整合蔬菜、科技、扶貧等項目資金,高標準建成武山蔬菜產業科技示范園區核心區,新建蔬菜科技研發、技術培訓、種苗推廣、試驗示范四大基地,全面啟動示范種植區建設,在洛門孟莊、林莊、高橋等區域,新建鋼架結構蔬菜大棚1000座,傾力打造全省蔬菜產業發展科技示范高地。以填空補齊、舊棚改造、渠路配套為重點,大力推進渭河川道10萬畝設施蔬菜生產示范區建設,新增蔬菜3000畝。以一村一品、抓點擴面為重點,著力抓好榜沙河、大南河、山丹河、漳河四大流域設施蔬菜產業基地建設,新增蔬菜5000畝。以推廣復種蔬菜和正茬蔬菜為重點,加快北部淺山干旱區和南部二陰山區蔬菜產業帶建設,新增蔬菜7000畝。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強蔬菜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做好蔬菜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提升城關清池等6個國家級蔬菜標準化核心示范區檔次,增強示范帶動效應,打響武山蔬菜品牌,打造中國西部蔬菜產業強縣。

二是大力培育四大富民產業。積極發展林果業,以舊園改造、連片種植為重點,通過土地流轉,在馬力麥卜梁、洛門東梁、城關北山、溫泉西梁、山丹北山、樺林南溝等區域,發展蘋果、核桃、杏李等果品基地,新建優質果園1.5萬畝。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落實畜牧產業用地政策,實施標準化養殖、飼草料建設、良種繁育、疫病防控四大工程,重點扶持發展瘦肉豬、放養雞、舍飼牛、生態羊、冷水魚等五大特色養殖,建成通濟牧業萬頭肉牛養殖場,新建標準化養殖場14個,新增規模養殖戶70戶。不斷鞏固提升旱作農業,全力推進13個市級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示范點建設,種植全膜玉米12萬畝、馬鈴薯脫毒種薯26萬畝、優質豆類和中藥材6萬畝,確保正常年景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噸以上。加快發展勞務產業,抓好技能培訓、組織輸轉、維權服務等工作,提高經濟效益,打響魯班建筑工、線娘拾花工等勞務品牌,年輸轉勞務10萬人次以上,創收13億元。

三是全面扶持十大龍頭企業。堅持規模化經營、集約化生產、產業化帶動,通過爭取國家和省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資金,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打造一批生產規模大、加工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重點扶持通濟牧業、金隴公司、綠源公司、森源果蔬、金鑫商貿、青露果蔬、四門貢醋、源豐糧油、利農科技、常樂醫藥等十大企業發展壯大,帶動龍頭企業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和農戶合作,新建農合組織30個,不斷提高農戶規模經營水平,延伸農業產業鏈條,促進農產品加工轉化增值。(通訊員 賀全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