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驅動激活力 鑄就發展新引擎
——武山縣工業園區加快發展側記

7月23日和24日,天水在線走進武山縣工業園區采訪。走進園區,一條條寬闊的柏油馬路,一排排嶄新的標準化生產廠房,一棟棟設施齊全的商務用房,無不彰顯出現代化工業園區的氣息。

上海鶯倫電動車生產項目
近年來,武山縣堅持把工業園區開發建設作為推動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新引擎,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開展招商引資,不斷優化服務環境,園區輻射帶動效應日益顯現,吸引力和承載力不斷提升,武山縣工業園區已成為全縣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招商引資的主平臺、產業集群的主陣地、企業發展的“孵化園”。在2016年全省重大項目觀摩中,武山縣工業園區建設得到了省上項目觀摩團領導及成員的一致肯定。

上海鶯倫電動車生產項目
武山縣工業園區是武山縣主動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大力實施“3341”項目工程和全省“十百千”循環經濟示范工程,著力打造創業創新平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而規劃建設的工業經濟旗艦項目。園區瞄準產業提升和資源開發,以招商引資和吸引民間投資為主要籌資渠道,采取入園項目分戶建設、入園企業各自運營、園區管委會統一管理的運行模式,規劃利用5年(2015—2019年)時間,建成以農副產品和農資產品加工為主,新型制造和現代商貿物流為輔,占地2000多畝的縣級綜合工業園區。

瞄準一個定位,科學規劃布局創園區。依托武山蔬菜大縣的產業優勢和絲綢之路咽喉要道、隴東南區域性物流中心的區位優勢,圍繞把園區打造成以農副產品和農資產品加工為主,新型制造和現代商貿物流為輔的區域性現代工業園區,編制了《武山縣工業園區開發建設總體規劃》,園區總體按“一中心、四片區”布局,“一中心”即園區服務中心,“四片區”即: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區、工業產品生產區、商貿物流服務區、電子商務示范區。

突出兩個抓手,搶抓發展機遇建園區。一是擴大招商引資,加快入園項目建設。搶抓武山縣被列為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縣和全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縣的有利機遇,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千方百計吸引大項目、好項目入駐園區。截止目前,園區建成區達到560畝,入駐工業企業15家,總投資20.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6億元。上海鶯倫電動車、年產5000噸新型節水材料及設備生產線、鵬飛果蔬保鮮盒、綠源國際萬噸豆類精深加工等4個項目建成投產;甘肅伏羲藥業中藥材精深加工、廣豐糖業年產1.5萬噸冰糖生產線、新型建筑鋼構材料生產線等3個項目基本建成,即將投產;中鹽集團甘肅天寶塑業、甘肅盛隆機械制造生產線、甘肅天晨酒業白酒生產線、武山萬噸果蔬汁飲品生產線等4個項目加快建設;甘肅生態有機肥生產線、甘肅生物科技沙棘汁精深加工、武山禾瑞豐油脂有限公司整體遷建、金隴公司農副產品加工生產線等4個項目即將落地建設。目前,建成運營企業已產生了良好效益。二是建設雙創平臺,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為了加快園區開發,完善園區功能,延伸產業鏈條,縣委、縣政府搶抓國家推進“雙創平臺”建設的機遇,在園區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先后建成武山縣電子商務創業中心,扶持總投資9.4億元的中乾物流、義務糖酒等6個企業入園創業,其中,匯通汽貿、鴻瑞名車體驗館、德邦物流等4個項目已建成運營。借助“互聯網+”等模式,積極發展物流配送、信息發布、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如支持返鄉創業青年在創業中心建成了隴上農莊網店,在網上銷售武山胡麻油、四門貢醋等特色農產品,走出了一條青年創業、電商扶貧、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成功之路。

年產5000噸新型節水材料及設備生產線項目
創新三項舉措,完善服務功能興園區。一是創新服務機制,優化發展環境。積極為入園企業創建良好的投資環境,成立了專門的服務機構,對入園企業實行領導包抓、項目代辦、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等制度,全過程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如引進的中鹽集團甘肅天寶塑業項目,就是利用優質的服務,將天水市的出城入園項目引進到園區,項目一期總投資2億元,已于5月開工,將于8月建成投產,從開工到投產僅用100多天時間,這在武山是首例。二是創新建園模式,搭建發展平臺。結合全縣自身實際,創新發展思路,采取“先建廠房,后引項目”的辦法,積極為中小微企業入駐創造條件,為入園企業發展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企業投資成本,縮短了項目建設周期。目前已在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區建成標準化廠房1.6萬平方米,孵化企業4個。三是創新融資渠道,扶持企業發展。為了解決入園企業發展資金短缺難題,不斷完善小微企業融資擔保體系,注入財政擔保資金3535萬元,設立了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基金,為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積極爭取中央專項建設基金支持項目建設,盡力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已為中乾物流等企業爭取到項目基金5600萬元,加快了入園項目建設進度。

武山工業園區全面建成后,預計年總產值達到25.9億元,年上繳稅金2.1億元,實現3000多人穩定就業,將成為全縣產業創新聚集區、全市重要經濟增長極、全省最具活力的“雙創”平臺。

上海鶯倫電動車生產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