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黄又爽又猛的免费视频播放-国产又黄又爽视频免费观看-国产又黄又湿又刺激不卡网站-国产又黄又a又潮娇喘视频-亚洲国产美女福利直播秀一区二区-亚洲国产乱码在线精品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中心>>天水新聞>>武山>>正文
武山縣富民產業助推脫貧攻堅成效明顯(組圖)
(2016/11/2 9:59:57)  來源:武山縣信息中心  打印本頁

  今年以來,武山縣因地制宜,以選準一個產業、打造一個龍頭、扶持一項致富技術、建立一套產業扶貧機制為目標,緊扣貧困村和貧困戶脫貧指標,著力破解脫貧難題,走出了一條“造血”式產業扶貧之路。

  一是主導產業助推群眾脫貧致富。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發展規劃,在渭河及大南河等五大流域川道地區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推進蔬菜向高海拔地區延伸,形成了“川區發展設施蔬菜,山區發展露地蔬菜”的特色產業格局。今年,縣財政投入1000萬元,用于3500畝鋼架棚改造。投入獎補資金1000萬元,大力推廣種植正茬(復種)豆角,在南部高寒陰濕山區大力推廣種植中藥材,已落實正茬豆角種植面積15946畝,建成了馬力民武等5個豆角連片種植示范點。截至目前,全縣共種植蔬菜38萬畝,蔬菜收入已占到全縣農民可支配收入的48%以上,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主渠道。

  二是特色養殖助推群眾脫貧致富。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示范,農戶參與,依托精準扶貧專項小額貼息貸款,為貧困戶發展養殖提供了技術、資金、政策等各方面支持,大力發展專業化、特色化、規模化養殖,優化專業養殖區域布局,建立健全貧困村生豬、肉牛、肉羊良種繁育體系,累計建成養殖合作示范點6個,養殖小區258個,培育發展規模養殖戶10996戶,實現經濟效益16933萬元,產生了一批具有示范帶動效應的標準化專業養殖合作社。武山通濟牧業采取“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與周邊3800多戶群眾簽訂了價值588萬元的玉米、青貯飼草收購合同,培育發展肉牛規模養殖戶43戶,實現經濟收入300萬元以上,并解決了當地50余人的就業問題。

  三是優質林果業助推群眾脫貧致富。把林果業發展作為群眾增收致富的有效手段,鼓勵有條件的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實現規模化種植,積極創新發展模式,促進林果業布局合理有序。咀頭大櫻桃園采取農業合作社帶動模式,建成了600多畝的美國大櫻桃和蘋果示范基地,在該基地的示范帶動輻射下,周邊群眾栽植果樹2000多畝,有力的推動了該區域林果業的壯大發展,改變了以往農業種植結構單一的現狀。牟坪蘋果示范園采取龍頭企業發展帶動模式,通過招商引資建設國際先進、國內一流、省內領先的高標準蘋果種植示范園,先進技術和發展理念為全縣林果業的發展提供了借鑒,開創出了一條大企業引領貧困戶發展果業的現代果業發展新路子。樺林采摘園采取生態經濟雙贏發展模式,打造生態觀光果蔬園,將建成一個集游園觀賞、科普文化、休閑品嘗、農耕體驗于一體的大型果品采摘園,實現了生態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雙贏模式,為當地貧困群眾提供了務工場所和發展鄉村旅游的新路子。

  四是勞務技能培訓助推群眾脫貧致富。全力加快貧困鄉村勞務服務體系建設,提升“魯班建筑工”、“鴛鴦玉雕師”、“寧遠保安”等勞務品牌知名度,大力開展“群眾點菜、專家主廚”的勞務培訓新模式,努力提高輸出人員市場競爭能力。2015年,在全縣共舉辦保安、建筑、縫紉等10多個行業的技能素質培訓班400多期,有組織培訓5.3萬人次,勞務輸出涉及30多個技能型行業領域,“武山勞務”已成為叫得響、吃得開的“品牌產業”。特別是針對今年全縣大力推廣正茬架豆種植的情況,積極組織開展正茬架豆栽培技術培訓,對全縣9個鄉鎮的20個貧困村的種植戶進行集中培訓,截至目前,培訓人次達2000多人,實現了有培訓需求的群眾全覆蓋。

  五是鄉村旅游助推群眾脫貧致富。引導群眾依托當地旅游資源,按照“一區一特色”的模式,以“十地五區域”為重點,積極發展農家樂、休閑漁業等旅游項目。近年來,成功打造了生態休閑旅游、體驗性旅游、田園觀賞性旅游等形式多樣的鄉村旅游發展模式,在龍臺董莊、洛門黨口、溫泉田河等一批基礎條件好、旅游資源豐富的村,因地制宜發展農業采摘、花卉觀賞、休閑田園、垂釣燒烤等一批特色農家樂,全面促進了全縣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壯大。目前,全縣有農家樂近300戶,旅游專業村15個,住宿接待能力達2000多人,就餐接待能力達2.4萬人。2015年,全縣接待游客13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4.85億元,鄉村旅游成為群眾脫貧致富的又一重要途徑。

攝影相關圖片
天水機場為花牛蘋果代言(圖) 麥積山“十·一”黃金周人氣爆棚 “花牛”美圖(組照) 我為花牛蘋果代言(圖) 寶天高速公路天水段(圖) 秦州區錢家壩(圖) 天定高速公路(組圖) 天水火車站(圖) 寶蘭客專天水南站輪廓初現(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