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現代蔬菜科技 共享綠色健康生活
——天水在線走進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園

沿著寬闊的武山大道走進隴上名鎮——洛門鎮,遠遠望去,宏偉的智能化玻璃連棟溫室、3500平方米鋼架PEP膜連棟溫室和4000平方米新型日光溫室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與周邊白色的塑料鋼架大棚交相輝映。

12月11日,寒冬時節,天水在線走進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園區,一股清新的菜香撲面而來,滿園的各色蔬菜鮮嫩欲滴,粉紅色的西紅柿、翠綠的黃瓜掛滿了藤蔓,滿園春色與天寒地凍的季節形成鮮明的反差,要不是身上還穿著棉衣,你會以為已經到了春天。

(資料圖片 天水在線攝于2015年1月17日)
這也是天水在線繼2015年1月17日走進該園區采訪后的又一次采訪行動,時隔將近兩年的時間,這里又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園區是縣委、縣政府貫徹全省“3341”項目工程和“1236”扶貧攻堅行動計劃以及全市“48113”現代農業推進計劃規劃建設的,是全市著力打造的八大現代農業示范區之一,位于國家級武山渭河川道10萬畝標準化設施蔬菜生產示范區內,園區東西長約5.3公里,南北長約1.3公里,總面積4100畝。

園區按照“政府主導、統一規劃、分片建設,組團發展,企業化運營”的思路,圍繞科技含量國內一流,種植模式先進多樣,示范引導高效直觀,物流服務功能齊全,蔬菜產業提質增效的目標,集中打造集科技研發、示范推廣、技術培訓、良種培育、倉儲物流、信息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科技蔬菜產業示范園區。

核心區(工廠化育苗中心)占地50畝,圍繞科技研發、種苗培育、技術培訓和種植展示四大功能,建成1萬平方米智能化玻璃連棟溫室,3500平方米鋼架pep薄膜連棟溫室,4000平方米新型保溫材料日光溫室和鋼架無立柱拱棚四種模式,配套建設水肥一體化、室內溫濕度、環境三大自動控制系統和技術用房兩大輔助設施,推廣CO2施肥、三沼綜合利用、田園清潔熟化還原和太陽能殺蟲技術為主的生態循環農業。主要承擔工廠化育苗、科技研發、示范推廣、技術培訓等功能。

核心區每年可培育優質蔬菜壯苗1.2億株,可供5萬多畝蔬菜種植用苗;培訓菜農6萬人(次),帶動全縣5萬多戶蔬菜種植戶實現技術升級,蔬菜產量和產值每畝提高20%,全縣22萬人直接受益。

核心區分為種植模式展示區、新品種展示區、育苗區、植物工廠、瓜類長廊和控制中心等功能區,通過單、多層水培,框架式多層果菜,霧培,袋式、輪式栽培,椰糠條等16種栽培模式和水肥一體化技術、 三沼綜合利用、田園清潔熟化還原和太陽能殺蟲、振動式授粉等22項技術,展示黃瓜、番茄、辣椒、番茄樹和葉菜新品種。育苗區累計引進50多個品種,育苗1150萬株。

日光溫室、連棟大棚開展了基質帶、栽培槽、原土種植三種模式的航椒、西瓜、甜瓜、西紅柿、黃瓜品比試驗。基質配置室、催芽室、供暖系統、給排水、水泥道路等輔助設施投入使用。目前,園區已形成了集育苗、種植、交易、貯藏、信息服務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大大加快了蔬菜產業大縣向現代農業蔬菜強縣的發展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