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張臉譜,就是一個典型;一個身段,就是一種情境;一句唱腔,蘊藏著一種藝術;一句念白,演繹出一段故事……
有一種藝術,不著一言一字,只用一張帶有顏色的臉,就可以代表一個極具識別度的人物。

“藍臉的竇爾敦,紅臉的關公,黃臉的典韋,白臉的曹操,黑臉的張飛……”這就是最好的佐證。
它——就是秦腔。

日前,筆者一行,有幸在武山縣劇團見識到這種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藝術,近距離領略它的魅力,接觸那些梨園英秀。
“我們總共40來人,一年最少演出300多場,多的一年大概有400多場,場場爆滿,觀眾很是喜歡。”據武山縣劇團團長林燕介紹,縣劇團演出極其頻繁,經常出演的劇目有“《大升官》、《玉堂春》、《轅門斬子》、《竇娥冤》、《鍘美案》等28出樣本戲,《柜中緣》、《打鑾駕》、《八仙慶壽》、《香山還愿》等34出折子戲。”

“我們的演員都很敬業,私底下經常切磋技藝,所以他們在臺上的吹、拉、彈、奏、翻、打、念、唱、提袍、甩袖等等,一招一式都很專業,做的很到位。”
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一一見識一下這些梨園英秀,體會臉譜的韻味,感受秦腔的魅力。(文圖/劉亞武 李金娣 聶金)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武山縣劇團之梨園英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