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暖風輕浮,陽光微醺,建軍山頂風光無限。大片大片的草原,似一條綠色的錦被,鋪陳出建軍山綠玉錦繡般的美景:白云低垂、碧空如洗、群山綿延,群草千姿百態(tài)、百花爭奇斗艷,自由自在的牛群、羊群點綴在大草原上,為這嫻靜雅致的人間天上增添了生氣、靈氣、活力。有幸,在這個雨后的晴天,與這樣的建軍山美景邂逅,與一段歷史結緣。

建軍山位于樺林鎮(zhèn)東部,海拔2474米。這里,登高可見“一攬眾山小”的勝景,遠望可見通渭、甘谷、岷縣、漳縣、隴西等五縣風情。站在建軍山頂,登高望遠,那境、那情、那景,別有一番天地。
建軍山,當地人把稱“箭蹤山”,這與一個傳說、一段歷史相關。

相傳,北宋時期,遼軍時常入侵邊境騷擾邊民。到了宋真宗時期形勢依舊沒有改觀,宋真宗常常派遣將領赴邊抗遼,拉開了宋遼之間的拉鋸戰(zhàn)。
在這期間,北宋抗遼名將楊六郎(楊延昭)與遼軍多次交戰(zhàn)。在一次戰(zhàn)役中,由于陣前宋軍糧草供應不足且援軍遲遲未到,楊六郎不得不以退為守。遼軍看出了其中的原由,便將情況報告了蕭太后,蕭太后得知情況后派軍中大將耶律休哥帶重兵前去追擊,并追上了宋軍。兩軍陣前對壘,楊六郎看到遼軍兵多將廣,便擺開陣勢準備殊死一戰(zhàn)。耶律休哥看到情況后,想起當年自己被楊六郎圍困城中糧斷水絕,正準備背水一戰(zhàn)為國捐軀的時候,楊六郎率領宋軍不戰(zhàn)而退,放了他一條生路。想到這,耶律休哥便生出一種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懷,于是,他到陣前告訴楊六郎,遼軍將撤退一箭之遠,以報當年圍城不攻之恩。楊六郎便叫人拿來軍中最好的弓箭,他用盡全身的力量將那彎弓拉到最滿,然后將箭朝著西北方向射出去。但是遼軍怎么也找不到那箭的落點,唯一的蹤跡就是只看到遠處的一座高山的山尖上,箭擦過去之后留下的火光和一道深溝將那山尖分成了兩個山尖。

由于找不到箭落在什么地方,遼軍只能撤退,后來才發(fā)現那箭一直扎在嘉峪關城樓的城墻上。相傳,那是由于山神土地不忍看到楊六郎帶領的戍邊將士們犧牲,將他射出去的箭一前一后扛上往前跑,直到將它扎到最遠處的城墻上。期間,由于有一座山的山尖太高跨不過去,就擦出一道深溝,形成兩個山尖,這便是后來的“箭蹤山”。再到后來由于人們口口相傳,變成現在的建軍山。
漫步在建軍山山頂,徘徊在箭鏃曾經擦過的溝梁間,感受著夾雜著青草香、花香的暖暖清風,耳畔傳來一陣一陣的牛羊咩咩聲,天大地闊,似乎能夠聽得到一千多年前歷史的呼喊,楊延昭那一戰(zhàn)的驚心動魄,順著時光的河流,緩緩流淌進心間,凝聚成此刻的萬物安瀾、生機迸發(fā),山水靜默間,徐徐舒展一股歷史沉淀下來的韻味兒。
歷史,因為美景更加傳奇飽滿,美景,因為歷史更加豐滿璀璨,而我,在這歷史與現實水乳交融的建軍山,留連忘歸。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樺林建軍山:一場自然美景與歷史的華麗邂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