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雜志社副總編輯鄭志曉赴武山調研蔬菜產業扶貧工作情況

6月25日,求是雜志社副總編輯鄭志曉帶領調研組來武山縣專題調研蔬菜產業扶貧工作。甘肅省委外宣辦副主任顧克志,省委宣傳部理論處處長張亞杰,理論處副處長甘博源,省扶貧辦督查考核處副處長周智勇;天水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子洲,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主任胡江;武山縣委書記索鴻賓,縣政府副縣長令軍強參加調研。
調研組先后深入到大南河流域蔬菜標準化基地、武山蔬菜科技示范園區、縣精準扶貧指揮部等地,通過實地查看、聽取匯報、觀看專題片等方式,詳細了解了武山縣蔬菜產業扶貧工作開展情況。

調研中,索鴻賓詳細介紹了武山縣蔬菜產業扶貧工作情況,他說,武山是國家級蔬菜標準化示范縣、全國綠色農業示范縣、全國蔬菜產業重點縣、“中國韭菜之鄉”。近年來,全縣把蔬菜產業作為縣域首位產業來培育,牢固樹立發展新理念,堅持綠色、安全的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科技引領、園區帶動、標準生產、品牌創建、市場營銷“五大產業提升工程”,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9萬畝,總產量122萬噸,產值22.5億元。注冊蔬菜商標25個,18類蔬菜30個產品被認證為國家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武山韭菜”、“武山蒜苗”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武山蔬菜遠銷24個省市和東南亞、歐盟等地,武山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蔬菜產區和蔬菜集散中心。2016年,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740元,其中蔬菜收入已占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8%,蔬菜產業成為全縣近20萬菜農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主導產業。

調研組對武山縣蔬菜產業扶貧工作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武山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蔬菜產業扶貧工作,蔬菜產業發展站位高、思路清,特色顯明,科技含量高,特別在蔬菜示范園區科技引領、蔬菜基地建設、旱作農業發展等方面積累了許多好經驗、好做法,有力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加快了全縣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步伐。

近年來,武山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脫貧攻堅的安排部署,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來抓,緊緊圍繞“六個精準”“七個一批”要求,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工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3年的4381元增長到2016年的6740元,年均增長17.95%,農村貧困人口從2013年建檔立卡初的12.2萬人減少到2016年底的4.34萬人,累積減貧7.86萬人,貧困發生率從28.67%下降到10.18%,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