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特殊重要意義的一年,這一年,萬眾矚目、全民期待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勝利召開,吹響了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前進號角……這一年,也是武山大地發生巨大變化的一年,一年來,縣委、縣政府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為主線,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八個著力”重要指示精神,團結帶領全縣廣大干部群眾,攻堅克難、真抓實干,在這片希望的大地上描繪出了一幅又一幅無比壯美的畫卷……
一、創新學習宣傳方式,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武山大地落地生根
(縣委書記索鴻賓為洛門鎮干部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縣委副書記、縣長馬勤學為樺林、鴛鴦鎮干部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
(武山縣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進鄉村文藝演出在各鄉鎮上演)
始終把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通過各級中心組學習、宣講報告會、文藝演出、舉辦論壇等形式,迅速在全縣興起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熱潮。縣四大組織領導開展集中宣講輔導30余場次,縣委講師團120余場次,各級領導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等持續廣泛開展了對象化、分眾化、互動化理論宣講活動,在貧困村舉辦了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文藝宣傳隊進鄉村活動20余場次。通過一系列學習宣傳活動,讓黨的十九大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為全縣各項工作開創新局面提供了強大的思想保障。
二、聚焦脫貧攻堅“一號工程”,全年減貧2.1萬人
(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在洛門鎮牟坪村調研脫貧攻堅)
(道路硬化)
(龍臺東溝易地扶貧搬遷項目)
(深交所定點幫扶武山縣急救醫療設備捐贈暨血液透析中心揭牌儀式)
(天津寶坻區幫扶資金授款儀式)
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圍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緊盯深度貧困村,深入開展“繡花”式扶貧。整合資金6.95億元,實施了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行政村通水泥路、安全飲水、綜合服務中心、幼兒園、標準化村衛生室、動力電、寬帶網絡7個全覆蓋。落實產業扶持資金2300萬元,籌集各類社會幫扶資金1022萬元,協調落實深交所、天津寶坻區幫扶資金1678.5萬元。全年減貧2.1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5.56%。
三、蔬菜節會成功舉辦,蔬菜產業提質增效,農業產業實現了穩步發展
(甘肅省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郝遠宣布2017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開幕)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天來調研指導武山蔬菜產業并接受媒體現場采訪)
(“紅蛇”蘋果)
成功舉辦了西北蔬菜產業綠色發展武山論壇、西部特色農業發展智庫對話和2017天水·武山蔬菜博覽會,李天來、匡延云等兩院院士、專家學者齊聚武山盛贊蔬菜,成功簽約投資項目36項近43億元,武山蔬菜步入“一帶一路”快車道。全力推進“一園一區四片兩帶”蔬菜產業基地建設,全縣蔬菜總產量達到123.8萬噸,總產值突破23億元,“綠色品質、天然好菜”已成為武山蔬菜的鮮明標簽。畜牧、林果、勞務等產業健康發展,成功創建全國休閑漁業示范基地2個,武山紅富士蘋果在2017上海全國優質農產品博覽會上榮獲優質農產品獎,全年勞務創收20.4億元,建成農業農村科學發展示范點14個,糧食生產持續豐收。
四、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
(祁連山集團武山水泥生產線技改遷建項目設備運輸)
(寧遠文化藝術中心等1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始終把項目建設作為拉動經濟發展和增加人民福祉的主要抓手,全面落實“三重”“三一”工作舉措和項目建設“六個清單”。祁連山集團武山水泥生產線技改遷建項目加快建設,國道310線武山段升級改造、150個行政村寬帶覆蓋工程等8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全面實施,寧遠文化藝術中心等10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工業園區建設穩步推進,累計完成投資10.7億元。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4個28億元。全縣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52個,總投資164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實現“由負轉正”。
五、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商貿旅游提速發展
(武山縣5萬噸冷鏈物流項目開工建設現場)
(建設中的城市商業綜合體)
(成功舉辦了2017年水簾洞祈福文化旅游節)
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積極實施商貿旅游發展戰略。國家級洛門蔬菜批發市場、世紀商貿建材城等重點市場的吞吐量和交易額持續增長,5萬噸冷鏈物流、城市商業綜合體等5個重點商貿項目加快建設,全縣電商交易額達1.6億元。洛門至水簾洞景區旅游公路等加快建設,《山水齊聚·醉美武山》旅游宣傳片亮相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成功舉辦了2017年水簾洞祈福文化旅游節, 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扎實推進,全年接待游客219.6萬人次,創收13.3億元。
六、城鄉建設協調發展,公共服務能力不斷完善
(寧遠生態園修復治理)
(建設中的寧遠國際大酒店)
(建設中的縣體育館)
繼續堅持“城洛一體、組團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城區建設初具規模,寧遠生態園修復治理,南濱河路二號橋至民主路人行橋綠化帶提升改造、洛門建安路改造等城建項目全面建成,集文體、商貿、金融、住宅和配套設施建設為一體的武山渭北片區城市綜合開發建設項目扎實推進,渭北新城加速崛起。“多規合一”城鄉統籌總體規劃編制完成,新型城鎮化試點工作通過省級驗收。楊河、高樓順利撤鄉建鎮,全縣城鎮化率達到40%以上。
七、社會事業穩步推進,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明顯提升
(西關棚戶區改造安置房)
(武山旋鼓舞入選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更加注重改善和保障民生,投入資金2.18億元,實施“全面改薄”等教育項目105個,新建行政村幼兒園22個。建成棚戶區改造安置房374套,全縣房價穩定在全市最低水平。城區天然氣接通主管網實現穩定供應。省級文明縣創建工作順利推進。武山旋鼓舞入選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武山武術健兒在全國武術之鄉大賽中斬獲9金11銀。縣政府承諾的10件民生實事得到有效辦理。“平安武山”“法治武山”建設扎實推進,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八、生態環境保護扎實推進,美麗武山建設成效顯著
(造林4.52萬畝)
(天定高速沿線綠化)
(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努力建設山清水秀的美麗武山,累計投入3.4億元,實施環境保護項目27個。修訂了河道采砂規劃,劃定了全縣水源保護區、畜禽養殖禁養區和限養區、城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建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制,完成農村“三改一補”1000戶。投入3439萬元,造林4.52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分別達到21%和82.68%,武山被評為全省新一輪退耕還林先進縣。
九、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
(土地確權頒證)
(頒發首張“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營業執照)
(縣委書記索鴻賓接受新華社等中央媒體記者聯合專訪)
持續推進“接放管服”改革,“雙隨機、一公開”全面推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土地“三權分置”和農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全縣新流轉土地2萬畝。“營改增”“多證合一”“一照一碼”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開,企業減稅面達100%。新華社、人民日報等主流媒體記者300余人來武山采訪,刊發稿件5000余條。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武山鴛鴦玉器等特色產品頻頻亮相蘭洽會、農博會、文博會等重大節會,已成為武山對外交流的“靚麗名片”,全年出口創匯286萬美元,同比增長24%。
十、“兩學一做”持續推進,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武山縣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
(鄉鎮“六小工程”)
堅持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以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為抓手,聚焦全面從嚴治黨新要求,強化黨內監督,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嚴肅查處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監察體制改革順利推進,武山縣監察委員會掛牌成立。投入600多萬元新建或改擴建村級綜合服務中心20個,15個鄉鎮“六小工程”全面達標,扎實開展“十百千萬”提升行動,基層組織不斷夯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