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甘肅省天水市武山縣領導干部深入包抓鄉鎮和聯系村、幫扶戶,幫助群眾解決過冬期間取暖、住房、飲水、吃飯、行路、就醫等實際困難和問題,督促指導鄉鎮和幫扶單位、幫扶干部認真扎實開展工作。在數九寒天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了貧困群眾的心坎上,確保讓群眾過一個溫暖祥和的春節。

武山縣屬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六盤山特困片區縣,轄13鎮、2鄉、344個行政村,總人口50萬人,農村人口42.68萬人。2017年,全縣脫貧4739戶、21910人,退出18個貧困村,貧困發生率降至5.56%。2017年前三季度,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72元,同比增長8.8%;預計全年達到7414元,同比增長10%,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2017年以來,武山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圍繞實現“兩不愁、三保障”,以深度貧困村為重點,下足“繡花”功夫,橫下一條心、擰成一股繩,在行動上強力推進,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打得格外漂亮。

2017年該縣充分調動駐村幫扶、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幫扶、社會各界、貧困群眾等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增強了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駐村幫扶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一年來,按照打硬仗的要求,及時調整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力量,把最強的幫扶力量向深度貧困村傾斜,把最能打仗的人派到脫貧攻堅第一線,充實加強各級幫扶工作隊員力量,每名干部結對幫扶2戶貧困戶,實現所有貧困村駐村幫扶工作全覆蓋、每個貧困戶都有幫扶責任人,村村有脫貧規劃、戶戶有脫貧措施。各級幫扶單位和幫扶責任人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幫辦各類實事,一些長期困擾群眾的困難和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

武山縣委書記索鴻賓表示,駐村幫扶工作隊真幫實扶,帶著親民愛民的真摯情懷,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把“五保戶”、病殘老人、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等特殊困難群眾作為幫扶重點,列出問題清單,建立工作臺賬,全面掌握他們的吃、住、行、水、電、暖等基本情況,并要妥善安排他們的生產生活。

武山縣把脫貧攻堅作為錘煉干部隊伍、轉變工作作風的主戰場,堅持在一線鍛煉選任干部,調整配強貧困村黨組織第一書記35名,把所有大學生村官全部調整到貧困村工作,是黨員的擔任村書記助理,不是黨員的擔任村主任助理,并全部編入駐村幫扶隊,讓他們在脫貧攻堅一線增長才干、錘煉本領,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發揮生力軍作用。

一次次真情投入,拉近了黨群干群關系,牢固樹立了“我要下基層”的情感自覺,做到了既身下基層,又心在基層,真正為基層代好言、解好難、辦好事的莊嚴承諾。 2017年,該縣實施的四門鎮麥山、高樓鎮獨嶺等7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徹底解決了25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5437戶、23896人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并實現了全縣所有行政村飲水安全全覆蓋,群眾一年四季都可以喝上安全放心的自來水。并搶抓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機遇,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電商網點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村,目前,從業人員超過5000人,開設了“供銷e家·寶坻”武山特色館,積極扶持貧困群眾參與特色農產品網上銷售,武山蔬菜、鴛鴦玉雕、胡麻油等名特優產品通過電商銷往全國各地,交易額超過1億元。一次次真幫實扶,使貧困戶認清了形勢,提振了信心,增強了自覺脫貧的積極性和內在動力。

此次千名干部下基層,他們一邊和貧困戶拉家常,一邊宣講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脫貧攻堅政策,手把手制定年度脫貧計劃,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贏得了群眾的信賴和支持。索鴻賓表示,此次武山縣千名干部下基層將持續開展,并將為下一步脫貧攻堅凝聚力量,為實現整縣脫貧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記者 牛新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