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之計在于春。時下正值春耕備耕的黃金時節,武山縣鴛鴦鎮把抓好春耕備耕作為助農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舉措,積極組織干部群眾扎實開展渠道清淤、種植技術培訓、正茬架豆和中藥材種植地塊預留等工作,千方百計保障春耕備耕,全面吹響春耕備耕“集結號”。

在包坪村,駐村幫扶工作隊、第一書記、駐村干部和村干部親歷親為,每天組織50多名群眾義務開展清淤清渠工作。該灌溉渠道的搶通將及時有效解決包坪、頡門、廣武3村3000多畝地春季灌溉的問題,為群眾春耕生產提供保證。

在焦寺、大林等村田間地頭,干部群眾一起動手,翻地、送肥、覆膜,一片繁忙耕種的景象。今年來,鴛鴦鎮緊扣增加群眾收入這一目標,積極謀劃產業結構調整,駐村干部和幫扶干部深入田間地頭,宣傳產業扶貧政策,為群眾算種植收益賬,引導群眾種植架豆、中藥材等收益高、見效快的產業,在抓好地塊預留工作的同時,為群眾提供種植技術指導和培訓,確保全年正茬豆角種植任務全面完成。

盤古村綠鑫果蔬種植基地內,一排排齊整的地膜展現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耕生產畫卷,種植的萵筍綠意奔發、長勢喜人、豐收可期。今年來,鴛鴦鎮搶抓“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圍繞土地、農民、資金、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民增收五大要素,主動加強與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村上致富能人的銜接,推進“三變”改革步伐,盤活用好農村資源,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就近為貧困群眾創造就業崗位,增加農民特別是貧困戶的股金收入,因地制宜,改變傳統種植觀念,積極優化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山區發展中藥材、架豆王、花椒種植,兩河沿線發展設施蔬菜和果樹種植”的特色種植產業發展思路,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使全鎮的特色富民產業優勢更加明顯。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