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戰場煉黨性 災情一線顯作風
——馬力鎮黨委書記張雨果抗洪搶險事跡小記

6月25日以來,武山縣馬力鎮范圍內出現了長時間的強降雨天氣,境內榜沙河、龍川河、惡楞溝、胭脂溝等中小河流洪水暴漲,流域沿線的榜沙、年坪、南陽、民武、馬力、付門等20余村受災,全鎮217戶297間房屋受損,9.3公里河堤和3.6公里道路被毀,1600多畝農田被淹,1200余戶5500余人受災。

面對突入其來的暴洪災害,馬力鎮黨委書記張雨果把搶險救災作為轉變作風強化擔當的主戰場,沖鋒在最前面,搶險在最險處,與干部群眾并肩作戰,科學有序高效地組織開展抗洪搶險救災工作,用實際行動維護了受災群眾的切身利益,彰顯了為民服務的群眾情懷。

災情一線身先士卒,沖鋒在最前面
災情就是命令,責任重如泰山。作為鎮黨委書記,他肩負著馬力鎮4萬多人民群眾安全度汛的重大使命和責任。面對災情,他始終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首要位置,積極應對、果斷決策、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第一時間趕赴受災現場,實地查看災情,組織轉移和安撫受災群眾,全力組織干部群眾搶險救災。災情面前,他總是挺身在前,主動擔當作為,哪里受災最嚴重、險情最緊要,他的身影第一時間就出現在那里,既當指揮員,又是戰斗員,充分發揮“主心骨”作用。每個受災村他都要親自跑一遍,深入受災村組、受災現場,一個村一個村的查看,一個點一個點的排查,一遍又一遍的叮囑鎮村干部一定要把群眾安全放在首位,要確保不出現一戶一人因安全隱患問題造成生命財產損失。防汛搶險工作是不是落實到位了,存在安全隱患的群眾是不是轉移安置好了,他都要親自查看過后,才能放下心來。抗洪搶險救災中他講的最多的就是“以全局為重、以使命為重、以群眾生命安全為重”。

抗洪現場盡顯本色,戰斗在最前沿
連日的暴雨引發重大山洪,導致全鎮各村道路嚴重受損,通訊信號、供電中斷,尤其是受災嚴重的幾個村車輛無法通行。災情面前絕無退路,這是他給自己下的“死命令”。為了進一步掌握險情、核查情況、安全轉移群眾,他每天都堅持親自深入到各搶險救災點上實地查看,遇到車輛無法通行的村,經常是一腳泥、一腳水的艱難跋涉。每天從早到晚,奔走在各個搶險救災點上,幾天下來,便導致他的痛風病再次發作,腳面浮腫,疼痛難忍,行走困難,但他還是毫不停歇,始終戰斗在受災最前沿。6月25日以來,他幾乎是連軸轉,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和黨員的政治自覺,全身心的投入到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中,長期堅持在抗洪搶險一線,領導指揮著全鎮的搶險救災工作有序開展。白天的救災工作結束了,晚上還要主持召開鎮黨委班子成員會議,駐村匯報當天的搶險救災進度,討論商議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協調解決救災中存在各類的問題,確保人員力量及時投入到險情最緊急的村和區域。正是這種不畏洪水、不怕危險、不分晝夜、心系群眾的忠誠守護,才保證了全鎮廣大群眾夜里能睡成安穩覺。

緊急關頭挺身在前,堅守在第一線
7月2日,暴漲的榜沙河將馬力鎮濱河路河堤沖毀,道路部分路段出現垮塌,成為全鎮損失最嚴重、安全隱患最大的險段,嚴重威脅著鎮區1萬多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險情發生后,他與班子成員科學分析研判,合理確定搶險措施,迅速帶領干部群眾開展搶險加固,積極協調調運人員機械和防汛物資,與黨員群眾一同裝沙袋、扎網片、堵決口。7月10日凌晨的傾盆大雨再次對濱河路沖毀段造成嚴重威脅,再次出現重大險情,他及時帶領全鎮值守的40多名干部冒著大雨火速趕赴險情一線,現場指揮人員機械加固險段,奮戰到凌晨3點多才初步穩定了險情,他更是一直在濱河路來回巡查,隨時關注著險情變化,堅守到了天明。第二天又繼續投入到了濱河路和楊坪大橋的搶險工作中。在統籌指導好全鎮防汛搶險工作的同時,他還要時刻關注提醒搶險救災干部群眾注意自身安全,每到一村都要盡力安撫受災群眾思想,鼓勵群眾積極開展生產自救。

十幾個晝夜的堅守,他站成了一面旗幟,體現了一名優秀基層領導干部的使命擔當和過硬作風。當洪水來襲,他的腳步跑遍每一個受災點;當險情出現,他的身影出現在災情一線。在他的帶頭引領和果斷決策下,經過全鎮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為廣大群眾筑牢了守護防線,將此次暴洪災害的損失降到了最低。他用實際行動印證了“關鍵時刻,黨員豁得出來沖得上去”,充分體現了一名基層共產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展示了基層黨組織的良好形象。

(天水在線編輯:李俊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