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武山縣洛門鎮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實施,大力發展蔬菜、勞務、林果、電商等多元富民產業,有效拓寬了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

一是蔬菜產業帶動群眾增收。堅持把蔬菜作為主導產業,在渭河流域的新龍、曲里、西康、塔麻,南河流域的郭臺、汪溝、趙碾、冶扶、郭莊、文寺等村繼續實施鋼架大棚改造820畝。在西坪、鄧灣、林坪及北山區域推廣“菜—糧—油”兩年三熟的“西梁模式”種植高原夏菜6000畝,目前全鎮蔬菜種植面積達7.18萬畝,蔬菜遠銷新疆、北京、哈爾濱、沈陽、鄭州等20多個省、市。

二是勞務產業拉動群眾增收。充分利用脫貪講習所,以貧困家庭勞動力為重點,積極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就業信息宣傳,努力搭建就業平臺,共舉辦培訓105期4575人次。同時,借助縣上搭建的國內外勞務輸轉平臺組織貧困勞動力簽約110人,有效解決了群眾在發展致富方面的難題。

三是特色產業推動群眾增收。依托牟坪果園、塔麻櫻桃園、東華農莊,采取“政府監管、公司運作、農戶參與、保底分紅”的方式,在牟坪、冶扶、關山、塔麻、楊場、陽坡6村組織996戶群眾入股3025畝土地參與“三變”改革工作。大力推行農超對接、定點直銷等銷售模式,把洛門果品推向全國市場,目前實現網上銷售的有牟坪、金川、蓼陽、焦山的蘋果和塔麻櫻桃。

四是新興產業驅動群眾增收。充分發揮16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引領作用,帶動貧困戶共同發展。建成了北街、營兒、改口等28個村級電商服務點,不斷加深地方產業發展與電子商務銜接,電商實現村級全覆蓋。全鎮45個互助協會全部正常運轉,共累計發放借款6794.5萬元,借款率達到194%,為貧困戶拓展致富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也豐富了村集體經濟。(武山縣信息中心)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