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水利譜華章”系列報道之三
武山“河道治理”河流兩岸展現河暢水清新畫卷
初夏時節,驅車行進在洛禮公路沿線,路兩邊的楊柳枝繁葉茂,整齊矗立,恰似迎接凱旋的隊伍。路基下,南河水清粼見底,遠處的藍天在綠樹的掩映下時隱時現,河道兩岸是作務整齊的各類蔬菜大棚,構成了一幅絕美的田園風光圖。
(治理后的大南河流域)
工作使然,看到有位老人正在灌溉蔬菜,索性下車和老人閑聊,老人姓汪,雖說近70的年齡,但是身體硬朗,行動敏捷。他說這兩年縣上、鎮上“拆除洗砂設備,清理河道砂臺垃圾、填平砂坑,恢復了河道本來面目,看看現在多好,河道平展,河水順暢。”
武山縣具有豐富的水資源,渭河及其五大支流是養育全縣人民的母親河,但與之不相協調的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河道內亂采亂挖、亂倒垃圾,成為美麗武山“臉上”的一個污點,嚴重影響了群眾生活質量,成為沿岸群眾反映最為集中的問題之一。
(治理后渭河沿岸)
對此,武山縣委、縣政府在河道綜合整治工作中以鐵的手腕,動真格、求實效,以問題不解決不罷休,成效不明顯不收兵的態度,采取全面整治與重點檢查相結合,分片包干與集中專項打擊相結合,白天巡查與夜間突擊檢查相結合的辦法,對渭河及其五大支流河道進行拉網式排查管理,對現有砂場的規模、生產能力、機械進行了全面梳理登記,建立了臺賬。
(河道治理疏浚)
(河道疏浚)
整治期間,部門、鄉鎮密切配合,聯合執法,各負其責。水行政執法部門向采砂業主發放停業整治通知書和依法限期拆除通知書。在重要路段、渭河沿岸和各砂廠懸掛宣傳橫幅,書寫固定標語,制作安全警示牌,發放宣傳資料。抽調執法人員,聯合有關部門和鄉鎮,依法拆除河道采砂場,封堵入河道路,督促各采砂場按照區域劃分,對河道內的垃圾、淤泥及廢棄堆積物予以清除,對采砂形成的砂坑進行徹底平整,將原有砂子移出河道后堆放成梯形,用綠色網布遮蓋。2018年通過聯合執法,對全縣境內渭河、大南河、山丹河、漳河、榜沙河、龍川河及聶河等所有河、溝道內逾期未自行拆除的非法采砂廠、旱砂廠依法進行了強制拆除、清除,對河道內垃圾、淤泥及廢棄堆積物進行了徹底清理,并定期開展河道巡查,有力打擊了破壞水環境違法行為,維護了河道正常秩序,保障渭河岸線生態安全。
(全面落實河長制 呈現河暢水清)
為持續推進河道“清四亂”及掃黑除惡專項行動的深入開展,今年,武山縣遵循“以水為脈、以綠為體”的治水新理念,對渭河及其榜沙河、大南河等六大河流進行綜合整治。先后籌措專項資金73.5萬元,調運挖掘機等大型機械180臺次,對渭河岸線及其支流進行“清四亂”專項整治,清理河道灘涂地220畝,疏浚河道19.8公里,清理河道垃圾及廢渣棄料約21萬立方,依法拆除溝道、耕地內制“洗”砂場49家,斷開或封堵進出砂場通道8處。與此同時,縣、鄉、村438名三級河長奔赴各自崗位進行巡河,全面保潔河道,一些影響河流環境的突出問題得到改觀,實現了河溝渠道岸上岸下共同治理,河渠沿岸呈現河暢水清的鄉村美麗畫卷。
(村級河長巡河、護河,撿拾河道垃圾)
路上散步的陳女士也湊過來聊起來:現在的河水清澈干凈,河面難見漂浮物,河岸兩側綠樹成蔭、鮮花盛開。堤岸上,前來鍛煉的群眾絡繹不絕,清新的空氣、整潔的環境,人的心情舒暢。
大南河通過拆除采砂場、清理垃圾,平復河灘地、實施中小河流堤防建設等綜合治理措施,將近9公里河道內河水清澈見底,河岸整潔順暢,成為全縣河道綜合治理的樣板工程。去冬今春,中央環保督察組先后兩次深入大南河監督檢查,對大南河流域生態治理恢復給予高度評價。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