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他們不等不要,主動脫貧當自立;他們勤奮努力,帶動脫貧當自強;他們乘著扶貧好政策,打拼幸福新生活。他們是曾經的貧困戶,現在的脫貧致富“明星”。從即日起,武山縣融媒體中心推出【脫貧之星】系列報道,將鏡頭對準全縣各鄉鎮涌現出的脫貧代表,看看他們的脫貧致富故事。

武山縣楊河鎮中梁村坪道組村民陳仁定在政府引導支持下,種藥材、種架豆,用勤勞的雙手向土地要“錢”景,實現了脫貧致富。
今年65歲的陳仁定是一名中共黨員,家庭人口2人,與兒子陳興旺一起生活。2013年,由于兒子陳興旺年幼,陳仁定要照顧兒子無法外出務工,生活一直處于貧困狀態,是四類低保戶。經村干部入戶走訪、村民代表民主評議,陳仁定一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

脫貧攻堅開展以來,楊河鎮中梁村干部經過前期調研,精心謀劃,確定將種植業作為村民脫貧致富的突破口之一。在政策扶持下,中梁村家家戶戶加大了中藥材的種植規模,新引進了架豆的種植。陳仁定也不例外,自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后,他緊跟村上的產業扶貧政策,開始種植中藥材、架豆。在全家人的辛勤努力下,陳仁定家的生活越來越好,終于在2017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實現了脫貧。
看到日子好了,陳仁定主動找到村組干部,說自己生活好了,現在不需要低保了,把低保留給更需要的群眾。從陳仁定的身上,能夠看到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進性。他身上有著不甘貧窮、不怕辛苦、不言放棄、敢闖敢干的精神,更有自強自立、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的共產黨員的覺悟。

幾年如一日,在生產致富的道路上,陳仁定走在了貧困戶的前頭,他圓了自己的脫貧夢,也經常動員村里群眾種植中藥材、架豆。他經常給周圍的人說,雖然辛苦些,但是能夠增加收入也是值得的;仡櫛寂茉诿撠氈赂宦飞系倪@幾年,他感慨地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鎮村干部的真幫實扶,讓我能夠迅速改變貧困面貌。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志,陳仁定就是不等不靠實現脫貧致富的典型代表。精準施策讓貧困群眾看到了曙光,有效激發了貧困群眾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避免了等靠要思想,讓貧困群眾的生活有了徹底的改變。陳仁定的例子充分說明:只要肯干,一定能夠拔掉窮根子,走向脫貧致富的道路。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