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山縣融媒體中心6月2日訊(編輯 王跟萍)武山縣著眼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三級設置聯動,積極探索創新,大力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試點建設,為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建設幸福美好小康武山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精神支撐。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啟動以來,武山把建設工作作為加強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以“有場所、有標識、有制度、有資料、有保障”為標準,構建了以縣、鄉(鎮)、村(社區)“三級書記”分別擔任中心主任(所長、站長)、志愿服務總隊長(隊長、分隊長)的文明實踐領導機制和組織構架體系,建成了1個縣級文明實踐中心、15個鄉鎮文明實踐所、447個村(社區、學校)文明實踐站,配套完善了活動設施,實現了“一個場所、一個主題、多種使用”,活動場所建在群眾身邊,打造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實踐陣地,并吸收了黨員干部、理論工作者、科技科普、衛生健康、法制宣傳、新風培育等7支志愿服務隊,重點對全縣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提供專業指導、隊伍培育和活動孵化。
截至目前,全縣15個鄉鎮、354個村(社區)及92所學校組建了文明實踐服務隊并建立管理制度,在全縣初步搭建起了“1+7+15+447+N”的志愿服務網絡,精心打造了“新時代文明播報”、“文明實踐·理論講座”、“文明實踐·愛拍武山”等活動品牌。著力貫通了線上線下傳播渠道。目前,已創編推送“新時代文明播報”48期,制作推送“疫情防控下的制度優勢”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兩個專題“文明實踐·理論講座”5分鐘微講堂14期,積極開展“文明實踐·愛拍武山”隨手拍視頻展示活動,拍攝制作了一批集中反映脫貧攻堅成效、展示武山發展新形象的短視頻、動畫特效、H5頁面等,在“兩微一端”、抖音、快手等平臺,通過可視化呈現、互動化傳播的生動方式,使廣大群眾快捷高效了解全縣社會經濟發展成效,著力講述武山發展“好故事”,大力傳播文明實踐“好聲音”,不斷匯聚全縣上下奮斗新時代的強大正能量。
(天水在線編輯:陶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