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他們不等不要,主動脫貧當自立;他們勤奮努力,帶動脫貧當自強;他們乘著扶貧好政策,打拼幸福新生活。他們是曾經的貧困戶,現在的脫貧致富“明星”。從即日起,武山縣融媒體中心推出【脫貧之星】系列報道,將鏡頭對準全縣各鄉鎮涌現出的脫貧代表,看看他們的脫貧致富故事。

乘著精準扶貧政策好東風,武山縣山丹鎮車岸村村民車志紅搞起了蔬菜大棚種植,種西瓜,種架豆,種萵筍……向鋼架大棚要“錢”景,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脫貧致富之路。
今年33歲的車志紅是山丹鎮車岸村三組農民。 全家共5口人,只有2個勞動力,是典型的生產型貧困戶。又加上母親單福花常年患有慢性病,一直依靠藥物治療,醫藥費用開支較大,家里生活過得也緊巴巴的。

2013年精準扶貧工作的全面展開,給這個小家庭帶來了奔向幸福生活的信心。就在車志紅為如何發展一籌莫展的時候,鎮村干部來到她家,了解情況并為她排憂解難。鎮政府通過多方調解,為車志紅家發放了精準扶貧貼息貸款,同時,利用項目為她家進行了鋼架棚升級改造。有了良好的基礎設施,也有了經濟的支撐,接下來車志紅決定大干一場。
在村干部和好心村民的幫助支持下,車志紅家搞起了蔬菜大棚種植。車岸村的西瓜種植遠近聞名。第一年,車志紅向村里的種植能手學西瓜種植技術,夫妻倆早出晚歸,像照顧孩子一樣看管西瓜秧苗。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一年西瓜就迎來大豐收。車志紅夫妻倆的信心更足了。隨后,他們又種架豆,種萵筍,種包菜……一年下來,光種菜純收入就2萬多元。越發展越有信心,農閑時,丈夫馬軍勇通過縣勞務輸出信息,去外地務工并學成了樓房粉刷技術,一年下來也能掙到3萬多元。

回顧在脫貧致富路上奮斗的這幾年,車志紅感慨地說:“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鎮村干部的真實幫扶,讓我家能夠迅速改變貧困面貌,真的實現了全家人渴望了多少年的夢。”
在自身發展情況下,車志紅沒有忘記黨的好政策和鄉親們,積極回饋社會。平時幫助年老體弱的貧困戶打掃環境衛生,配合村婦聯主席的日常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車志紅也積極參加志愿者服務,為全村各個巷道義務消毒,為車岸村疫情防控工作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