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他們不等不要,主動脫貧當自立;他們勤奮努力,帶動脫貧當自強;他們乘著扶貧好政策,打拼幸福新生活。他們是曾經(jīng)的貧困戶,現(xiàn)在的脫貧致富“明星”。從即日起,武山縣融媒體中心推出【脫貧之星】系列報道,將鏡頭對準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涌現(xiàn)出的脫貧代表,看看他們的脫貧致富故事。

“木雕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之一。木雕不僅是我的興趣,也是我謀生的手段!闭勂鹉镜,武山縣高樓鎮(zhèn)高窯村村民李興得感觸良多。這門技藝不僅豐富了李興得的人生,也養(yǎng)活了這位身殘志堅的奮斗人。
1965年5月,李興得出生于武山縣高樓鎮(zhèn)高窯村。兒童時,因一次生病用藥失誤,致使李興得下身肢體殘疾,造成了一身的遺憾。成年后,李興得與其弟李四喜一家共同生活,并由李四喜照顧其日常生活。

生活和李興得開了個玩笑,但對于他來說,人生是條無名的河,是深是淺都得過。從成年開始,李興得就自學木工雕刻。“很多事情都不方便,別人一分鐘能辦到的事,我估計需要十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但這又有什么關系,我就多花十分鐘時間又能怎么樣?”身殘志堅的李興得從不向命運低頭,以堅強的毅力,頑強拼搏的精神,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終于學成了一手精湛的木工雕刻手藝。

脫貧攻堅工作開始以來,因其特殊原因,李興得被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干部根據(jù)李興得的基本情況和自身手藝,為他制定了詳細的脫貧計劃和措施。為了支持發(fā)展,村干部幫李興得申請了“五小產(chǎn)業(yè)”幫扶政策資金,并多渠道、積極宣傳推銷李興得的產(chǎn)品,使李興得的年收入從以前的1萬多元增加到3萬多元。不僅自身的收入增加,李興得還幫助其弟李四喜改善了家庭生活條件。
人生需要拼搏!在李興得身上,我們看到一種“千磨萬擊還堅韌,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品質(zhì)。李興得勤勞苦干的品格感染著身邊人,也讓群眾看到和明白了,只有努力奮斗才能改變生活。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