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以來,武山縣堅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特色優勢,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扶持群眾發展豆角產業,全縣適宜區域貧困戶戶均種植豆角達到2畝以上,帶動貧困群眾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39.9萬畝,其中豆角種植面積5.2萬畝。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將豆角產業作為重點富民產業進行培育,縣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為農戶免費供應支架、有機肥、種子等農資,不斷提高貧困農戶發展豆角等富民增收產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推出“隴菜通”“惠隴通”等信貸產品,創新“銀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等金融扶貧模式,有效解決了群眾產業發展資金短缺難題。

二是創新發展模式。充分發揮合作社帶動作用,積極探索“合作社+貧困戶”的豆角種植模式,通過貧困戶以土地入股合作社種植豆角,實現銷售分紅等模式,讓貧困群眾以最簡便的方式直接參與到生產組織和市場經營中來,以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帶動貧困戶穩定增收。

三是延長產業鏈條。扶持青露果蔬、森源果蔬等蔬菜產業化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豆角精深加工業,實施了洛門5萬噸冷鏈物流、金鑫萬噸冷鏈物流等“延鏈”“補鏈”項目,初步形成了貯存、加工、包裝、運銷一體化的營銷體系。

四是打造特色品牌。在全省率先建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武山豆角成功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積極舉辦參加各類推介活動,武山豆角遠銷北京、哈爾濱、鄭州、新疆等20多個省市,樹立了“武山蔬菜、天然好菜”的優質品牌形象,進一步提升了武山豆角的知名度和附加值,有力助推了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