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欄語】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站在這樣一個時間節點,為謳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縣脫貧攻堅的偉大實踐和顯著成就,以歷史親歷者、見證者的視角,講述全縣上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砥礪奮進新時代的生動實踐,謳歌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過程中城鄉新變化、新氣象,以文學視角講述全縣人民群眾的脫貧故事,展現全縣人民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和美好前景。今年以來,由縣委宣傳部、縣文聯、縣融媒體中心、縣作協聯合舉辦的“情系脫貧攻堅·唱響小康武山”有獎征文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踴躍投稿。現開通【唱響小康武山】專欄,對這些優秀稿件陸續進行刊發。

村子位于山腳下,左右有兩條溝,一條叫水澗溝,一條叫毛家溝,中間夾雜著一座漫山丁香樹的圓咀屲,屲下的村子就叫下灣村,一條公路穿村而過,村子不大,有100多戶,一條南河水繞村而流,給美麗的村莊賦予了靈性。地理位置決定了人們在種地收割中,時時忙碌在山路上。
上世紀七十年代生產隊時,一到秋天,山地里忙著種油菜籽和冬小麥,那時的陽山和硬山兩條路,基本上形如羊腸小道,既仄又陡,行路艱難。當時給山上運送子種,主要靠騾馬馱,人力背,折騰上一個多月,前面種的小麥已經麥苗苫地綠時,后面的還在播種,緊趕慢趕才在立冬前的呼呼冷風中,種完了落川地里的麥子,村民們個個疲憊不堪。翻過寒冷的冬天,打罷春時,生產隊隊長又吆喝著種扁豆、洋芋、胡麻和糜谷,這個時候,冬天時給每戶劃分的糞肥,有的家里勞力少,比如老人體弱或者孩子多的,糞肥還沒背到地里,往往挨隊長的罵,就得趕緊往山上背,免得扣工分,到時候又少分口糧,青黃不接時挨餓。地里消融了,牛叫馬嘶,開始春播了,隊里選上三四批精壯年漢子,每批四個人,負責往地里抬氨水,圓柱形的鐵桶子,足足裝著五六百斤,繩子綁著用木椽抬,一步挪著一步,汗流浹背的抬上山,磨破的肩膀半個月上還結著血痂。其余的人們,不管男女,都用背篼和背架背種子磷肥碳銨之類,社員們苦呀,但還是缺吃少喝。

八十年代分產到戶后,餓怕了的村民,一家比一家的種田,那時看不見荒地,地頭田塊,都是開墾出來種植的洋芋胡麻之類,地里的莊稼大豐收,原先的陡峭小道嚴重阻礙了耕種收割。到八十年代中期時,村里組織人們家家戶戶出勞力,?頭挖,鐵锨鏟,背篼背,修建一條從毛家溝攀上圓咀屲通陽山的路,當時人們個個激情高漲,半月之后修通了一條架子車能走的簡易山路,但當時由于一些村里老人迷信思想的阻撓,在老人們怕挖壞風水的言語中停工了。山路的缺點是轉彎多,路面坡陡,好在能走架子車,村民們已經很高興了,畢竟省力多了。這樣,又延續了好多年。

近幾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村里,鼓勵村民們興修致富路,鄉鎮派來了鏟車,村委召集民眾,重新規劃了盤山路線。轟隆隆的鏟車苦戰一周后,在鞭炮聲中,村民開著一輛前一天買來的時風三輪車,敲鑼打鼓,后面跟著男女老少村民,喜迎山路開通,村里由此結束了背和挑的歷史。村民們高興地稱之為“幸福路”。到年底時,打工回來的小伙子,開進了一輛輛農運車。農業種植用上了農運車,對于小小的灣兒村來說,是一個飛躍性的進步,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耕種收割既省力,又騰出了大量的時間,農閑時人們能外出務工,大大增加了經濟收入。川地里,留在家里的人們,從單一的糧食種植轉變觀念,引進蔬菜種植。看著一筐筐西紅柿、韭菜和西葫蘆用農運車載著駛向集市,菜農的笑容染紅了夕陽,勤勞淳樸的村民經濟收入再次得到了拓寬,村里的經濟來源向著良性化發展。穿村而過的洛禮公路,因國家又實施了擴建,由以前的砂石路變成了柏油路,黨的好政策引導著人們,在幸福的村路上,一年一個大變樣。

路修寬了,人們的錢包鼓起來了,轎車一輛輛開進村里,打工回來的少男少女,開始思慮著在家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選準搞種植、養殖,一兩年內,農興花椒種植業建起來了,歡樂養殖合作社建起來了,萬家潔紙業有限公司建起來了,休閑漁業養殖場建起來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大批人也發展起了特色產業經濟。
近年來,由于山地里大力發展二茬豆角種植和花椒經濟林栽種,以前讓人們歡呼的山路,在雨天又出現了行駛不便的問題,道路凈化提上了日程。好在鄉鎮府和村上急人們所急,先進行了路面砂化,初步解決了人們的行駛問題,之后再進一步做了水泥硬化。

發展中,面對以前劃分的小形地塊,出現了阻礙經濟發展的情形。去年,村上領導帶動村民重新修路、開渠。昔日縱橫交錯的田地,建成南北型重新劃分整修的地塊,最引人矚目的是新修了條條田間道路,便于農用車直接行駛到地頭,節省了時間和勞力,側邊上是一排排灌溉U型槽水渠,方便澆灌。今年春天,村上又帶領群眾,統一種植經濟作物——甜玉米,使種植更加合理化,村民收入高效化。新修的蜿蜒河堤畔,建起了稻田散養魚塘,集旅游觀光和種植發展為一體。夏夜來臨,恰逢月圓之時,走在河堤路上,稻苗散發著溫熱的馨香,歡快的蛙鳴此起彼伏,波光粼粼的水面,不時有游魚浮于水面吐著泡泡,這一切,織就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美好生態景象,讓人在溫馨和歡娛中留戀往返……

村路的變遷里,寫滿了下灣村人民在國家政策帶動下,生活日益富裕、文明、健康的發展歷程。近年來,新的各種發展措施層出不窮,一個全新的家園正在逐歩打造。奮進的人們,一年又一年,在幸福的村路上漸漸實現著小康夢想!
(天水在線編輯:馬文潔) |